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每年7月7日或8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05度,即为小暑。《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暑”字,本义是指炎热,后引申为炎热的季节。但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只是炎热的初期,故称为小暑,大暑节气才是夏季炎热的顶端。

小暑节气,是天气转热的标记,也是夏季的晴雨表。时至小暑,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北方大地,树木静默,树叶在空中一动不动,病恹恹地无精打采,狗趴在阴凉处,也懒得动弹。“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都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热。小暑时节,雷雨也时常光顾我国大部分地区。“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小暑开始,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地区降水明显增加,而且雨量比较集中。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于是,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暗示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体内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