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2025年08月10日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5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它还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很快,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暖风拂面,一派明朗清秀的景致。但是由于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较多的时段,所以,预防森林火灾显得十分重要。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增加,“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气候特色的真实写照。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在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雨水显得十分宝贵。
清明前后的华南地区,虽说时值三月,本应是风和日丽,但在这乍雨还晴、似寒又暖的日子里,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一旦受到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就会出现较大的降水。
清明时节,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对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花粉过敏症状也要重视。平时保持乐观的心情,早睡早起,经常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