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指南
金风送爽,酷暑渐消,立秋一过,气温将逐渐转凉,人们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身体需要恢复,此时做好养生,可以祛病延年。那么,日常起居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适当秋冻,增强抵抗力。初秋之季,虽有凉风时至,但暑热未尽,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不宜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反倒宜适当地“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另外,要保证睡眠时间,最好养成午睡的好习惯。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第二,汤粥开胃,清淡进补。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的肆虐,人们极易有倦怠、乏力、呆滞的感觉。再加上,炎炎夏日,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进补建议多食粥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此外,此时西瓜、香瓜不能多吃,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第三,运动养肺。立秋时节,气温大大下降,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时机,每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走等。其中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明显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第四,收敛神气,保持安定。由于生理因素与外在自然界景象的关系,当我们看到外界原本生机盎然的景致渐次荒芜,便容易产生忧愁、悲伤、情绪不稳定等症候。因此秋天要注意避免产生“秋思”“忧郁”等不良情绪波动,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之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