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夏季分为三月,即孟夏、仲夏、季夏。在天文学上,立夏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

立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江南地区已经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才刚刚进入春季,但气温回升很快,不过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伴随着连绵的阴雨,农民们会趁此安排农活。比如,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而雨水来临的迟早与雨量多少,又直接关系着日后的收成。但是,连绵的阴雨还会导致作物的湿害,甚至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在此时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初夏的老人易气血瘀滞,从而出现血脉阻滞。由生气发火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并不少见,甚至会有人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此时的老年人要做好精神养生,保持心态平和,切忌狂喜大怒,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