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2025年08月10日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农历书载:“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农历时节大暑,阳光普照极其强烈,地面所积累的辐射热较多,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季节,其暑热程度更是超过小暑,故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恰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不一般。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人们常常感到闷热难耐。
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见,“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如果大暑不热,反倒是不正常的气候现象,“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但酷热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也会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此谓“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当然,如果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则十分不利,应了那句话“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滴雨似黄金。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人们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也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这边下雨那边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