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L学习者英语派生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关系的研究》源于杜慧颖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作者进一步修改和润色之后,即将付梓。作为导师,我深感欣慰,并向杜慧颖表示祝贺。

我与杜慧颖的师生之缘由来已久,在她本科和硕士阶段,我就是她的老师,对她的情况非常了解。她善于学习,勤奋认真,一路走来,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高质量地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由于工作需要,她还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翻译保障任务。作为她的导师,我深知她于此中的艰辛与付出,也很为她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这部专著所展示的研究成果是对英语二语阅读研究的一次有益补充。阅读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认知活动,从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者们或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文本、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或基于不同的语言信息加工理论模型(如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具体探究低层或高层文本特征与加工技能对阅读能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或采取折中融合的理论视角,着力于不同加工模式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持续不懈的努力使得我们对阅读所涉及的重要因素(文本因素、读者因素、环境因素等)、心理机制、心理过程有了越来越全面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我们对阅读的教学指导、对有关阅读障碍的纠治等,有了越来越坚实的理论支撑。

本书研究的侧重点是形态意识这一低层加工技能,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形态意识影响阅读能力的内在机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构建了一个总体理论框架,并据此较为深入地考察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派生形态意识对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以及以单词识别、词汇广度、词汇深度和语法知识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该研究以坚实的实证数据为支撑,构建了形态意识影响阅读能力的内在机制模型。我相信,这样的多元研究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有助于二语阅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其研究(尤其是对受试的定性研究)发现也对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特别是形态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此外,从研究设计与方法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所以能够在一个总体的理论框架中有效地处理多种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方程模型这一统计工具的合理应用。因此,作者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对同类课题的开展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总之,杜慧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愿郑重地将其推荐给学界同仁。诚望杜慧颖以此书为起点,不断开拓创新,潜心钻研,再攀学术高峰。

是为序。

李绍山

二〇二〇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