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词汇深度

3.2.4 词汇深度

词汇深度和词汇广度是词汇知识的两个维度。但或许是因为人们对词汇广度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也或许是因为形态意识对词汇广度的影响更为显而易见,总之形态意识研究对词汇知识的关注几乎全部集中于词汇广度,极少考虑词汇深度,许多研究甚至直接用词汇广度代表词汇知识(例如:Jeon,2012;Kieffer et al.,2013)。那么,笔者为什么把词汇深度设置为形态意识影响阅读能力的中介变量呢?这要从中介效应的判定标准说起。

Baron和Kenny(1986)指出,判断变量C在自变量A与因变量B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需要回答:第一,A是否显著地预测B;第二,A是否显著地预测C;第三,C是否显著地预测B;第四,控制C后,A是否不再显著地预测B。如果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那么C起完全中介作用,即A对B的影响完全是通过C实现的;如果控制C后,A仍然能够显著地预测B,那么C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本研究的概念框架中中介变量不止一个,因此从理论上讲,每个中介变量只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后来有学者指出,如果A对C的影响和C对B的影响一个为正,一个为负,那么在正负抵消之后,A有可能无法显著地预测B(Wu & Zumbo,2008;温忠麟等,2012)。因此,只要满足A显著地预测C和C显著地预测B两个条件,就可以确定C的中介地位。

就词汇深度而言,关于它与二语阅读理解关系的研究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这些研究较为一致地表明两者显著相关(见2.4.2节)。至于它与形态意识的关系,实证方面的研究极少。Qian(1999)以74名在加拿大学习的中国和韩国大学生为受试,对他们进行了英语的词汇广度、词汇深度、形态知识和阅读理解测试,结果显示形态知识和词汇深度中高度相关(r=0.63,p<0.05)。在Zhang和Koda(2012)以113名中国硕士研究生为受试的研究中,这些EFL学习者的词汇深度和形态意识低度相关(r=0.326,p<0.001)。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研究对形态知识/意识的工作定义和量化范式不同。Qian测试形态知识的方法是让受试为10个派生词释义,并标注出这些派生词及其基词的词性。显然,他关注的是形态意识的意义和句法维度(见2.2节)。但在Zhang和Koda的研究中,形态意识的量化数据来自派生词根词辨识任务,而这种任务针对的是形态意识的关系维度。至于形态意识的意义和句法维度,Zhang和Koda把它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将之命名为词汇推理,通过让受试从四个选项中为派生词选择正确汉语释义的方法对其量化,结果显示它与词汇深度低度相关(r=0.364,p<0.001)。

综合分析以上数量有限的实证研究,笔者发现词汇深度一方面与阅读理解相关,另一方面与形态意识相关。因此,根据中介效应的判定标准,笔者认为词汇深度是形态意识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中介。就笔者所知,目前尚无研究直接检验这一假设。Zhang和Koda(2012)以词汇广度和词汇深度为词汇知识的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词汇知识在形态意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但是这个中介作用是词汇深度在词汇知识这个大的构念下与词汇广度一起的共同作用。为了清楚地观察词汇深度在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关系中的地位,本研究把它和词汇广度设置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