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二语单词识别
二语研究表明,高效的单词识别是阅读理解成功的必要条件。Jeon和Yamashita(2014)对18项涉及单词识别与阅读理解关系的二语研究(Koda,1998;Pasquarella et al.,2011)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56。在大规模的历时研究中,儿童二语学习者早期的单词识别能力可以预测他们一年或两年后的阅读理解成绩(Droop & Verhoeven,2003;Verhoeven,2000)。
那么为什么单词识别有助于阅读理解呢?学界普遍认可的理论解释是: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大量相互关联的加工同时进行,但是因为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Daneman & Carpenter,1980;Just & Carpenter,1992;LaBerge & Samuels,1974;Perfetti,1985),所以有些加工必须自动实施;单词识别是一项处于低层的、以信息提取而非信息构建为主要内容的加工,较之其他加工更有可能达到自动化水平,从而降低工作记忆的加工负荷,把一部分心理资源释放出来用于对识别出的单词进行操控(LaBerge & Samuels,1974;Perfetti,1985)。Koda(2005a)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阅读理解是受限于文本的认知活动,阅读者以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为依据进行文本意义的构建,不能脱离文本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和创作,如果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或者不准确,就会影响文本意义的构建。换而言之,在语篇记忆表征的三个层面(Van Dijk & Kintsch,1983)中,命题和情境模型的构建以表层的加工为基础。同时Koda强调,局部(local)和整体(global)(即单词和语境层面)的加工相互作用,视觉信息的提取对于语境的构建至关重要,反之语境有助于单词的识别和单词意义的确定。
从理论上讲,单词识别指读者把字素或字素组合转化为语音和语义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单词识别的评估通常以真词和/或伪词的朗读正确率或效能为指标。Jeon和Yamashita(2014)的元分析发现,在青少年和成人英语学习者中,一语是否为拼音文字是单词识别与阅读理解关系的一个调节变量,两者的相关程度在受试的一语是表意文字汉语或半表意文字日语时较低,在受试的一语是朝语、波斯语或荷兰语这些拼音文字时较高。Koda(1998)通过比较一语为汉语和朝语的大学生在识别英语单词时的表现,发现中国读者倾向于视觉策略,注重单词的拼写形式,而韩国读者更喜欢使用语音策略。这说明受一语解码的影响,以非拼音文字为一语的读者更依赖视觉资源而不是语音资源,因此在以单词朗读为单词识别的量化任务时,他们的单词识别能力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相较于以拼音文字为一语的读者小。换而言之,对二语单词识别的评估,尤其是在一语是非拼音文字二语是拼音文字时,应该把语义的通达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考虑进去(Shiotsu,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