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形态意识与单词识别关系的研究

2.3.1 形态意识与单词识别关系的研究

单词识别是语篇阅读的基础,许多研究把它作为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形态意识对它的影响。在这些研究中,对单词识别的量化通常采用单词朗读任务,前期以准确率、后期主要以效能(即单位时间内的准确率)为量化指标。

从文字系统的主要特征上看,英语属于拼音文字;但是严格地讲,它是一种意音(morphophonemic)文字。这是因为英语的拼写不仅与音位构成直接映射关系,而且表征语素,体现单词间的语义关系。由此研究者们推测,除了语音加工技能,形态知识在单词识别中也起作用。这一观点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观察性研究发现,形态意识与单词识别关系密切(Carlisle & Stone,2005;Nagy et al.,2006),即使在控制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文字加工之后,形态意识仍然对单词识别有贡献(Roman et al.,2009;Roth,2006);历时研究进一步发现,早期的形态意识能够预测几年后的单词朗读(Deacon et al.,2013;Deacon & Kirby,2004)。启动和频率效应实验显示,隐性的形态加工对单词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有积极的影响(Deacon et al.,2010;张北镇,2012)。干预研究表明,形态意识训练能够提高单词朗读的效能(Berninger et al.,2003;Nunes et al.,2003)。

Nagy等(2006)认为,形态意识之所以有助于多语素词的识别,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通常情况下,派生词词根的词频高于派生词本身的词频。以unthankfulness为例,把它分解为高频的thank和三个词缀un-、-ful和-ness,或者把这个低频的形态复杂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加工,这两种方式中显然前者比后者高效。另一方面,以语素为单位切分单词,优于以字母或音节为单位,因为这样切分出来的语块(即语素)通常体积更大(即由更多的字母组成)、数量更少,并且不像字母和音节没有意义,因此容易加工。

在调查形态意识与单词识别关系的研究中,单词识别的测试词经常既有真词又有伪词,既有单语素词又有多语素词(Mahony et al,2000;Singson et al.,2000)。但是Kuo和Anderson(2006)指出,由于伪词(特别是单语素的伪词)和单语素真词的形态构成过于简单,解码时不需要进行形态分析,因此以它们为测试词调查形态意识的作用不合适。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把单词识别中的单词限定为多语素词(Carlisle & Fleming,2003;Nagy et al.,2006)。在此基础之上,有些研究更进一步,把注意力聚焦于词频(包括根词或基词的词频和派生词整词的词频)和/或透明度(包括语音、拼写和语义透明度)不同的多语素词上(Carlisle,2000;Geier,2010)。以Deacon等(2011)的研究为例,当整词低频时,基词高频派生词的朗读准确率高于基词低频派生词,语音和/或拼写透明派生词的朗读正确率高于不透明派生词。这说明,单词的朗读受到单词形态结构的影响。

形态意识与单词识别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一语展开,但是为数不多的二语方面的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即形态意识与单词识别相关(Kieffer & Lesaux,2008;Wang et al.,2009),在控制语音意识和词汇知识之后,形态意识仍然能够预测单词识别(Ramirez et al.,2010;Wang et al.,2006)。在国内,张淑静(2015)以38名一年级大学生为受试的研究发现,形态意识与单词朗读的准确率中度相关(r=0.571,p<0.01)[7];在对单词朗读准确率的影响上,形态意识与单词的基词词频、整词词频和语音和/或拼写透明度没有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