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
阅读[1]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信息加工系统的角度看,阅读研究经历了早期的自下而上模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自上而下模型和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交互作用模型三个时期。在交互作用模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时进行,各个层级的信息充分融合,读者和文本积极互动。
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大致包括三个过程:单词识别(word recognition),又称解码(decoding)[2],是对以视觉形式呈现的单词进行辨认并且从中提取语言信息的过程[3];文本信息建构,又称句法和语义加工,是把从单词中提取的信息组合为更大的语言单位以理解文本意义的过程;情境模型(situational model)建构是把基于文本的信息与读者先前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Koda,2005a;Nassaji,2014)。其中,词汇层面上的解码以及与之相关的发生在亚词汇(sub-lexical)层面上的认知活动属于低层信息加工,与此相对,文本信息建构和情境模型建构属于高层加工。
长期以来,阅读研究深受自上而下模型的影响,大多以高层信息加工为研究内容。例如,在图式理论(Rumelhart,1980)的指导下,调查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4],或者以建构—整合模型(Kintsch,1988)为框架,探究各种推理的实时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在交互作用模型的框架下,重新审视和考察低层加工在阅读中的作用(Holmes,2009;Nassaji,2014)。他们认为,阅读是多条路径并行的信息加工,低层和高层信息加工都与阅读的成功与否有关,但是前者长期受到忽视或者误读,事实上快速、准确的低层加工是高效阅读的重要基础。
对阅读中低层信息加工的关注得益于简单阅读观(Simple View of Reading,SVR)和技能构成研究法(the component skills approach)的提出,前者从理论上提供了研究框架,后者在研究方法上给予了指导。
SVR由Gough和Tunmer(1986)提出,后来Hoover和Gough(1990)做了进一步的阐述。SVR的核心观点是:阅读理解由解码和语言理解(linguistic comprehension)两个部分构成。因为语言理解在书面和口头语言中的工作机制基本相同,所以它的量化指标是听力理解。具体地讲,SVR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所有与阅读理解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解码或语言理解问题;第二,解码和语言理解相互独立;第三,解码和语言理解对于阅读理解同等重要,都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但是单独的任何一方都无法成为充分条件。对于SVR,有人认可,有人质疑,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引起了人们对阅读中解码和低层信息加工的研究兴趣。
技能构成研究法由Carr和Levy(1990)提出。它的主要观点是:阅读由多项紧密关联的心理活动(mental operations)完成,每项心理活动在理论上是一个独立的构念,在实证研究中能够与其他心理活动区别开来进行操作。技能构成研究法中的技能指的是读者在感知、理解和记忆以视觉形式呈现的语言时使用的认知技能,是基于阅读过程而非阅读结果或目的的技能。技能构成研究法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阅读涉及哪些认知技能,这些技能如何工作,分别起什么作用,如何相互影响和共同协作,信息在它们之间如何流动等。目前,技能构成研究法广泛应用于阅读能力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两类研究中(Shiotsu,2010;Van Gelderen et al.,2007)。
在技能构成研究法的指导下,研究者们不仅关注解码作为阅读构成技能在阅读中的地位,而且开始探究解码的构成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在解码以及阅读中的作用(Nassaji & Geva,1999;Oakhill et al.,2003)。最先进入研究者们视线的是由语音意识、语音记忆和快速命名三个维度构成的语音加工技能,近30年的研究尤其是自20世纪末以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表明:语音加工技能(特别是其中的语音意识)是解码尤其是拼音文字解码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Cutting & Denckla,2001;Schiff & Calif,2007);在英语这种读写对应程度不高的拼音文字中,语音意识与阅读理解显著相关[5],相关系数通常在0.35至0.6之间(Pasquarella et al.,2011;李光泽,2009)。
但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理解,而理解只有当文字符号映射到语义信息时才能发生。因此,随着语音意识研究的逐渐成熟,形态意识——对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语素以及单词中语素的组合模式进行反思和操控的能力(Carlisle,2000;Deacon & Kirby,2004;Kuo & Anderson,2006)——在近十几年间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近几年,研究数量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