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对WPLT测试结果的分析
WPLT的三个部分分别考察学习者对词缀形式、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每个部分包括三个难度等级(见4.3.2.1节)。受试在WPLT中的表现如表5-9所示:
表5-9 WPLT成绩的描述性统计
样本数:216
(难度等级Ⅰ、Ⅱ、Ⅲ的顺序是由易到难)
WPLT中的词缀共118个,是在BNC最常用的一万个词族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词缀(Sasao,2013;Sasao & Webb,2015)。受试在形式、意义和用法三个部分的百分制平均分都是70分左右。这说明大学一年级新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掌握大约80个常用的词缀,对英语单词的构成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从数据的离散程度来看,受试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特别是用法部分的成绩,虽然呈正态分布,但是标准差较大。我们知道,词缀知识的习得和发展方式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对于缺乏真实交际场合、语言输入不足、以课堂为主要学习环境的EFL学习者而言,词缀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以老师讲授为代表的显性方式。因此,对于测试成绩较低的学生,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词缀知识的补习。
在表5-2中,WPLT三个部分的成绩两两相关。这是因为词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形式是意义和用法存在的载体,意义和用法是形式存在的价值,三者天然地相互关联。词缀的习得就是在大脑中把三者联结起来并且使这些联结从弱至强、最终达到自动化的过程。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不同联结的发展速度不同。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显示,WPLT意义部分的成绩显著高于用法部分(t=7.161,p<0.001)。这有可能是因为词缀形式与意义的联结强于其与用法的联结。在英语中,派生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法,与词汇的学习密不可分。而词汇的学习,虽然最终目标是掌握一个单词的所有特征,包括语音、拼写、形态、语义、句法、搭配、频率和语域特征等,但第一步是把单词的读音或/和拼写与单词的某一个语义(通常是最常用的那个语义)联结起来,即“知道”这个单词。这也是词汇深度和词汇广度两个概念的依据和内涵。因此,相较于词缀的句法特征,学习者对词缀的意义也许更加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单词句法功能的关注。
根据对效度验证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Rasch项目难度,Sasao(2013)把WPLT中的词缀分为三个难度等级。如表5-9所示,受试在完成不同难度词缀项目时的表现不同。以难度等级为因素,分别对WPLT形式、意义和用法部分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形式、意义还是用法方面,受试对难度等级较低的词缀的掌握程度均显著好于难度等级较高的词缀,显著水平都小于0.001。这说明学习者对词缀知识的习得是渐进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词缀,但是随着英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显性的讲授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习得更多的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