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本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3 本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囿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改进和提升。

首先,从研究的性质上看,本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作为辅助手段的访谈只是用于了解受试的学习情况和他们在相关问题上的看法。为了更加直观、清楚地显示形态意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今后的研究可以通过有声思维的质化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相互验证。

其次,从研究的范式上看,本研究与已有的大多数研究一样,都是共时研究。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关系研究的范式有三种:第一,共时研究,即在同一时期对形态意识和阅读能力进行量化;第二,历时研究,即在前后两个时期分别测量形态意识和阅读能力,然后分析前者对后者的预测力;第三,干预研究,即对实验组进行一段时间的形态意识训练,然后比较他们与控制组在阅读能力上的差异。目前大多数研究属于共时研究,历时和干预研究极少。在本研究中,笔者虽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这一先进的统计技术实现了对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多种关系途径的同时考察和分析,但是与干预研究(即实验性质的研究)以及历时研究能够为因果关系提供直接的证据不同,本研究是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构建出假设的因果模型,然后通过SEM对假设模型中的因果关系进行了验证和修正。同样,横向的观察性数据无法用于确定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有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双向影响和循环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纵向数据和实验数据,以探究形态意识和阅读能力及其中介变量之间的因果、双向和循环关系。

再者,从研究的设计上看,本研究关注的是形态意识作为一个整体的构念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今后,随着人们对形态意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认识越来越清晰,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形态意识的不同维度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根据本研究中的数据,我们不难作出如下假设:意义维度对阅读能力的贡献主要以词汇广度为中介,句法维度则主要以语法知识为中介。在Zhang和Koda(2012)的研究中,关系维度影响阅读理解的途径有两条:一条以词汇知识为中介,另一条以意义维度和词汇知识为双重中介。

最后,从对构念的量化上看,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是传统的、常用的测试形式。这些测试虽然在前人的研究以及本研究中表现出较高的效度和信度,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挖掘和开发更加接近构念本质、与研究问题更加契合的测试。在本研究中,除了单词识别和阅读流利性,其他构念的测试都是以正确率为指标,没有考虑时间因素。但是显然,正确率相同而用时长短不同,说明学习者在测试所测量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确率和效能(即单位时间内的正确率)对构念的量化有着质的区别(Jeon & Yamashita,2014)。在心理语言学中,反应时是窥探大脑如何加工语言信息的常用工具。Laufer和Nation(2001)将词汇等级测试(Nation,1983)电脑化,通过记录和分析受试完成测试的正确率和速度,发现词汇广度不能完全预测词汇提取的速度。与Laufer和Nation的观点一致,Crossley等(2011)也指出,词汇水平不仅包括词汇广度和词汇深度,而且包括词汇的加工速度。在语法知识的评估中,语法判断测试(grammaticality judgment test,GJT)和本研究使用的句子完成任务是常用的两种形式,其中限时GJT用于隐性语法知识的评估,不限时的GJT和句子完成任务测试的是显性的语法知识。简而言之,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信息加工的效能问题。另外,在本研究中,除了单词识别测试,其他测试都没有考虑形态复杂词在测试材料中的比例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考虑设计对形态意识更加敏感和有针对性的测试材料。例如,笔者在5.1中指出,当派生词在阅读篇章中的比例不同时,形态意识的影响如何变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