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充分兑现中国资本市场的潜能与价值

序 充分兑现中国资本市场的潜能与价值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1990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个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元年的时间节点,成为回溯所有成就的缘起。

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此,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成长,规模亦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量早已突破4000家,交易量和总市值衡量亦稳居全球第二。这无疑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成就。

客观而言,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满打满算也才三十年出头。并且,这一跨越式历程几乎与改革开放的时间进程高度重合。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其发展成就之所以要远超预测,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而带动的经济活力的充分释放。曾经的上海和深圳,以及如今的北京,上交所、深交所的创立,中小板、科创板和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完备,代表着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完善。

如果从具有开拓意义的改革层面回溯,很多标志性的事件亦跃然纸上。从前述提到的沪深交易所的开启到股权分置改革的空前实践,从注册制的全新探索到国际金融中心的全方位构建,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同时也在向更规范、更透明和更成熟的国际一流市场继续迈进。

在2020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一个突出的重点就是部署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从而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包括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规则和发挥部门合力加强监管等多项具体举措的一揽子措施,均是题中应有之意。

国务院常务会议所部署的任务与目标背后,正是对我们资本市场当前存在不足的一种“对症下药”。例如,投资者所期盼的持续而健康的牛市之梦仍然未能照进现实,近年来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为何层出不穷,以及投资者利益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等,均是亟待解决的客观要务。

聚焦历史与当下,能够看到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环境决定了资本市场发展注定与其他国家有着不一样的轨迹和特征。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构建也必然体现出我国当前发展阶段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在市场主体、发展任务和发展路径中体现出与其他国家的差异与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评论》与一众重量级专家从机制、政策、实践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与研判中国资本市场的症结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的背景和原因。

可以说,出版《谋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与突围》的缘起,便是因为我们充分意识到我们距离一个更加规范、更加透明和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的目标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聚焦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与不足,正是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的关键,从而为构建一个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的中国资本市场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迫切地希望,中国资本市场在新三十年的历程中,能够从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率等多个维度实现质的突破与提升。

img

《中国经济评论》杂志主编

2021年11月11日于北京陶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