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长钱”活水优化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投资行为
从境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投资者,由于其投资期限长、资金总量大,往往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养老金第三支柱而言,各经济体往往通过制度设计、产品设计等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养老金这一“长钱”有效发挥其投资周期长的特点,缓解机构投资者操作短线化的问题,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要合理设置税收优惠政策,合理优化居民第三支柱投资期限。为了促进居民将养老资产长期存放于养老金第三支柱账户内,成熟经济体一般会将税收优惠与投资期限进行有机结合。例如,美国的IRA账户制度要求,居民若要享受税收递延缴纳的政策优惠,只能在65岁之后取出IRA账户内的资金,若提前提取资金,不仅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可能承担相应的罚金,以此来鼓励居民延长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投资期限。未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置也可以进行相应参考。
二是,要配套长封闭期资管产品,给予投资经理穿越周期的配置自主性。为了引导养老金这一“长钱”开展长期限投资,境外发达经济体也设计出了养老目标基金等相应的长封闭期资管产品。参照国际经验,我国目前所推出的养老目标基金最短封闭期也必须长于一年。这些长封闭期的资管产品,一方面避免了居民自我投资或投资经理操作时的短线化行为;另一方面也给予了投资经理穿越周期的投资配置自由度。未来在养老金第三支柱领域,这些长封闭期的资管产品值得进一步研发推广。
三是,要优化机构投资者业绩评价标准,引导投资经理投资行为长期化。我国社保基金是养老金第一支柱的重要补充,为了合理评估长期中各代理投资机构的投资表现,社保基金理事会对参与机构设立了3年、5年、10年等多个长时间区间的业绩评价机制,引导代理投资机构重视长期回报,避免投资行为短线化。未来,可以参照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评价机制,优化养老金第三支柱资管产品和投资机构的业绩评价标准,引导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投资行为长期化。
应当指出的是,通过合理引导养老金第三支柱支持资本市场,不仅可以缓解机构投资者操作短线化的问题,还能在多个方面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是,要在平稳市场非正常波动时,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养老金具有投资期限长、能够穿越周期的特点,无论是在资本市场非正常波动时,还是在资本市场周期性下行时,养老金等长期限投资者往往能够通过价值投资的方式“逆市操作”,从而成为熨平资本市场异常波动的“稳定器”,起到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随着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养老金二、三支柱的完善,美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占比由1960年的86%下降到了1985年的44%,相应的美国资本市场异常波动的幅度和次数均有所下降。
二是,要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促进上市公司行稳致远。根据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多项研究,养老金作为机构投资者,通过认购证券、取得股权或债权的方式,可以参与这些证券发行人的公司治理。相较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专业性较高,往往也配备了专业的法务团队,出于履行信义义务的要求,往往会积极地参与证券发行人的公司治理活动,以外部监督的形式提升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方针。而由于养老金投资周期长的特性,管理养老金的机构投资者更有动力通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助力上市公司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