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开放、完善和多元的市场初步成型

一、新起点:开放、完善和多元的市场初步成型

早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的基本任务。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和实践,这个任务和目标已基本完成。总体上来说,我们不仅建立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还在商品期货、期权、利率期货、指数期货等方面期权品种,大大缩短了与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差距。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建立常态化的退市机制,这也促使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成熟和与国际主流市场更加接轨。可以说,逐渐加快构建的多层次的现代资本市场体系也将更具开放型和包容性。

今天发展资本市场,受益于此前数年乃至更长时间里的持续改革,使各个方面都有了继续向前跃进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改革不断提速与开放力度空前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加国际化与市场化。

我们能够看到,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脚步,境外投资者纷纷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截至2021年8月,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约2.8万亿元,约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7.2%,比三年前翻了不止一倍。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正在持续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A股还成功纳入了明晟指数(MSCI),这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和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有着标志性意义。权威机构预计,中国股票在国际基准指数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待未来全面纳入后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有望接近21%。与此同时,中国A股和债券市场外资持仓市值也在持续增加。外资的不断涌入,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竞争水平起到助推的同时,也为行业创新和业绩提升增添了新动力。

第二,中国政府、监管机构层面针对构建良好资本市场而出台和革新的基础制度、监管新举等,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与成熟,提供了内生的动力与加持。

从制度建设层面,“注册制”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就紧锣密鼓地研究准备落实方案。到了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

2019年3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实施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仅仅四个月后的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迎来开始开市,各股全天涨幅均超80%,其中16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00%。

2020年8月,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在注册制下的首批1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最终募资金额达200.66亿元。从行业分布看,这18家公司遍及专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文化艺术、汽车制造、生态保护等行业。

“注册制是事关全面改善资本市场生态,实现市场化、法治化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变革,也是资本市场有活力、有韧性的前提条件》。”在业界人士眼中,对注册制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明确表示,要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将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可见,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工作,注册制的全市场推行工作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在不久的将来其势必会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