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座丰碑——注册制改革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时代

三、第三座丰碑——注册制改革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时代

2019年6月13日,上交所科创板正式运行。科创板设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实行了注册制改革。从产业属性看,科创板和创业板虽有差别,但没有根本差别,它们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在于科创板实行了注册制。注册制改革试点之后的新《证券法》于2020年3月1日起实施,为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奠定了法律基础。过去的《证券法》重视工业社会的经济特征,对企业上市的标准中的有形资产、资产规模多大、是否盈利、盈利多少、盈利的历史等非常重视,不太重视创新能力、未来成长性,这种认识很长时期没有变化。试图由非市场机制来配置金融资源,突出体现在过去的发行制度上。实际上,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上市应由市场来决定。有了这样的理念和认知,才会有注册制基础上的科创板。

科创板试点一年后,深交所创业板也开始试行更高标准的注册制。科创板和创业板试行的注册制改革,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不同的地方。科创板试点一年后,创业板注册制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现在我有一种欣喜,是因为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探索,终于认识到在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如何发展资本市场。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认知上,我们觉醒了,找到了本源。过去相当长时期,我们对这两个问题是不清楚的,那时你若问,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一般都认为,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再深入一点,就是为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市场化的平台。那时,我们不知道资本市场发展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在一次中央政治局金融学习会上,我看到公报上有一句话,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枢纽。这个认识是非常正确的。

有人认为,金融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在中国不可能建设成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金融现在的主体的确是商业银行,但这种金融结构必须改革,这不是现代金融体系。传统商业银行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但很多新的金融功能实现不了,比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比如财富管理等。银行会给成熟企业贷款,但很少给创新创业和处在风险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新金融业态中的风险资本对创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有强烈的投资偏好。成功了,大家分享利润和价值成长,失败了,就算是风险投资。传统金融能做到这个吗?做不到。银行只能提供储蓄产品和理财产品,无法满足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多样化的需求。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者都会去炒房子。中国房价高是中国金融结构畸形的结果。美国的股票市场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泡沫。

注册制改革,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时代,这是我们多年的梦想。注册制还资本市场之本源。定价由市场来决定,同时重视存量的并购重组。过去我们只重视IPO,不重视并购重组,甚至把并购重组等同于内幕交易,所以,过去对并购重组采取的是严控政策。实际上,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注册制下,监管的重心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实质上监管转变为透明度监管。过去监管是前置的,放在发行审批环节。注册制之后,监管重心后移,移到中后台,尤其对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进行重点监管,以确保市场的透明度。注册制之前的监管是全覆盖监管,注册制基础上的监管是透明度监管。透明度监管是监管的精髓,证券监管不是指数涨跌的监管,核心要确保市场信息披露的真实透明。只有做到这一条,才能说投资有风险,风险自承担。投资本质上是收益大于风险的,否则大家为什么来投资。投资是财富的唯一来源,投资也是财富成长的根本途径,银行的储蓄产品、理财产品不具备这种功能。投资促进财富成长,是基于收益与风险在更高层面上所形成的均衡。一般来说,富裕起来的人,大体都是通过投资来实现财富的增长的,这里既有实业投资也有股票投资。这就是监管的重心必须在透明度的重要原因。

透明度监管的基本意义是要保证每一个投资者的起点是公平的。至于投资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因人而异,不能平均。就像高考,人人都可以参加,无论出身怎样,给了每一个人公平的机会,公平的起点。至于高考考进了哪所大学,那没有关系,只要制度、规则给了你公平的机会就可以。监管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但必须保证起点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