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面: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成为规模最大和质量最高的市场之一
1990年12月19日,A股市场开启。三十年后,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全球规模第二的资本市场。虽然过去三十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质量足以令世界惊艳,但依然没有充分释放出中国资本市场本应拥有的潜力。站在三十周年的时点展望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突破点在何处?又有哪些可期的前景?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正向最大和最好的目标迈进。
根据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GDP总值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业内分析人士预计,如果说资本市场能够保持跟GDP同步的发展速度,而且市场的市值占GDP的比重能够达到美国今天的比率,十年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规模也有望超越美国,在规模和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越。
综合行业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等多方观点,会发现各方对于好的资本市场的标准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决定一个国家抑或区域资本市场好坏的标准主要有:经济基本面的好坏,监管水平的高低,上市公司质量的良莠,投资者理念与水平的优劣。这几个方面,既是判断资本市场当下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发掘资本市场潜力与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加成熟和规范。
近几年来,我们明显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在监管制度的建设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上,有着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对于投资者的保护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加之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所难以媲美的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环境,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速度和质量都处于引领的态势。与此同时,在制度化、规范化层面也逐渐走向成熟。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上市公司质量上升显著。最新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创造的税收占整个企业税收的30%,实体经济上市公司的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40%。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集中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质量、业绩以及监管水平的提高上。
制度建设与监管工作都更加全面和完善。从中央到各级监管部门的决策力度就能看出,证监会对申请IPO企业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在审核拟上市公司过程中,监管部门围绕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增长可持续性及路径等展开,包括企业成长性、商业模式稳健和合理性、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完备、是否有具竞争力的管理团队、上市公司定位是否清晰、是否会与其他控股股东发生大量关联交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防范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和造成负面影响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将构建成为世界最独特的资本市场体系之一。
事实上,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亦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一环。从最初“一行三会”的逐步设立,到如今金融机构功能、金融业态和技术模式等领域的嬗变,金融发展的业态发展,以及改革、监管等各个层面,都能够看出中国的特色与逻辑,也逐渐成就了中国式的发展路径。
可以说,是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环境决定了资本市场发展注定与其他国家有着不一样的轨迹和特征。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构建也必然体现出我国当前发展阶段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在市场主体、发展任务和发展路径中体现出与其他国家的差异与不同。
张兴军 《中国经济评论》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