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目标——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时代
我们为什么说这是三座丰碑?为什么要翻越这三座大山?为什么要如此艰难地过草地翻雪山?一定是因为心中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毛主席带领红军走二万五千里长征,目的是奔向延安,去开辟新的根据地。我们翻山越岭留下了三座丰碑,目标是什么?有人说要构建世界一流的证券市场,这是对的。当然一流的证券市场很多,什么是一流说法也不一。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就是构建新世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崛起,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金融来说,就是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三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就是要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三十年中的相当长时期里,我们对在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理论上不清楚;如何发展资本市场,政策上不清晰;中国资本市场的彼岸在哪里,方向上不明确。现在这三个问题都开始明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认识已经从混沌走向觉醒。
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不会从天下掉下来,要经过更加艰苦卓绝的探索才能实现,这比我们加入WTO要难上百倍。首先,中国金融要开放。中国经济发展过去四十多年有很多经验,其中,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红利,是一个重要经验。开放,让我们有信心;开放,拓展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开放,让我们的产业在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开放,让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角色,知道了前行的方向和目标在哪里。
中国资本市场的彼岸离我们可能还比较遥远。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路途崎岖而复杂,但目标很清晰。一般而论,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四大硬条件、三大软实力。四大硬条件是:
第一,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没有可持续性,要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不太可能。怎么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需要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需要激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尤其要把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释放出来,市场化改革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第二,走开放的道路,推动国际经济活动、贸易、投资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前提。
第三,要有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资本市场的成长来自于科技对产业的推动,在资产定价影响因素中,科技是排在第一位的,在企业中,科技权重低,定价也就比较低。传统商业银行的定价为什么很低?蚂蚁金服定价为什么高?都与科技有密切关系。科技力量,会大大提高金融的效率。在市场定价中,科技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第四,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国家和社会的财富是要有保护和威慑机制的,国防实力是国家重器。中国正在不断地改善这四大硬条件。
三大软实力是指:
第一,坚实的法制基础、深入人心的法制理念。依法治国特别重要,法制基础不坚实,国际投资者是不会来的,市场预期的第一保障来自于法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境外投资只占3.5%,如若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境外投资者至少要占到15%。中国的法制建设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进步更加明显,在诸如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等方面有了根本性进步,但整体而言,离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制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法制基础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法制理念上,必须形成法制所具有的不可撼动的威严。
第二,契约精神。契约精神的前提是主体的平等性,其次是承诺的履约。契约精神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则,是社会秩序形成的基础。中国资本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违约现象,契约精神受到了严重挑战。现代社会契约精神非常重要,既是文明的元素,更是秩序的基础。资本市场更是特别需要坚如磐石的契约精神。
第三,透明度。透明度是资本市场的灵魂。没有透明度就没有资本市场。
上述三元素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
如果这三种软实力我们都具备了,就可以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到203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两步走的战略目标涵盖了金融的作用,涵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是新时期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我确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路漫长,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建设成新时期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