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股市对比下的启示
经过对中美股市的对比,可得出以下启示:
一是,加快推进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等市场化改革。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A股与美股在行业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主要由两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构成决定的,更多的是“股市反映经济”的客观结果。而A股估值长期偏高则更多是资本市场制度层面的差异造成的,加快推进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等市场化改革是A股当前最需要的。加快推进注册制以及退市制度,才能有效扩大供给,实现优胜劣汰,使得A股整体估值水平保持合理。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例,上市后累计涨幅超过1000倍的公司有6家,超过100倍的有50家以上,超过10倍的有200家以上,但是累计退市的公司超过10000家。可见纳斯达克指数的巨大涨幅以及伟大公司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已经迈入存量时代,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加剧。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让更多企业得以在资本市场中竞争,并在退市制度下淘汰落后公司,保留优质企业,这样才能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也才能真正发挥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是,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提升A股的开放度。资本市场要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质地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专业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专业门槛,而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很难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国内外的实证数据都表明,当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上升时,市场的波动率、换手率以及非理性特征都会明显增加。可见,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引导个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参与股票市场投资,能提升市场的理性程度,更好的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此外,要提升A股的开放度。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内地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外资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对监管的需求等能促进A股市场的成熟发展和监管制度的完善。
三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全面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长期盈利能力,才能给长期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带来较高的回报,才能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的良性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违法成本,消除各种制度套利和“钻空子”的空间,遏制各种“赚短钱、赚快钱”投机风气,促使上市公司更加专注长期经营和提升长期盈利能力。近年来,监管力度已经明显增强,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财务数据等方面的问询、批评、谴责等数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更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更完善的法治环境、更稳定的政策预期,以及更强的企业家信心和企业家精神等。整体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对长期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可能至关重要。
四是,多举措需要协同推进。促进A股市场的发展成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举措协同推进。比如,在审批制和缺乏退市制度下,A股供给受限,“壳股”容易被炒作,这些会造成整体估值偏高、市场波动大等,从而会诱导投资者频繁交易、相互博弈,追逐短期投机收益,而更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不容易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偏低,长期盈利能力不足也会使得价值投资理念失去市场。另一方面,市场整体估值偏高,投机氛围浓厚,又会使得上市公司股东和经营层有更高的“赚快钱”和“钻空子”的冲动,甚至可能存在少数企业主将上市套现作为“终极目标”,而失去专注长期经营的动力,这会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可见,这些阻碍A股市场发展成熟的问题相互影响、错综复杂。需要多举措协同并进,才能打破这些恶性循环,促进A股市场成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