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銅漏壺識
2025年10月14日
元銅漏壺識
拱北樓銅漏壺識,延祐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造,後列廣東宣慰使司元帥府監鑄諸官姓名凡十九行。
〔註〕拱北樓,廣州市城樓之一。一九一九年拆除建馬路,原址在今北京路與西湖路交界處。該壺後移置廣州博物館。一九五九年,原件調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復製一套陳列於廣州博物館。咸豐七年(1857),拱北樓被火,壺失。史載,清咸豐十年,兩廣總督勞崇光懸賞購得。其中夜天壺已殘其蓋,與日天壺、平水壺兩蓋均補鑄。夜天壺蓋上鑄有「大清咸豐十年冬月吉日,兩廣總督勞崇光重修」字樣。該壺全名「銅壺滴漏」,由四個銅壺組成。第一壺名曰日天壺,高零點七六米,口徑外沿零點七四米,內沿零點六八米,底徑零點六米。第二壺名曰夜天壺,高零點五九米,口徑外沿零點六米,內沿零點五六米,底徑零點五三米。第三壺名曰平水壺,高零點五五米,口徑外沿零點五一米,內沿零點四四米,底徑零點三九米,容量六十三公升。第四壺名曰受水壺,高零點七五米,口徑外沿零點三九米,內沿零點三二米,底徑零點三一米,容量四十九公升,為目前國內所存最大最完整之古代滴漏式計時器。(圖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