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曆石幢
2025年10月14日
唐寶曆石幢
寶曆石幢,在光孝寺二門西榕樹下,兩面皆有字。同經略副使、將仕郎、前守辰州都督府醫博士、廬江郡何宥則,敬為亡兄、節度隨軍文林郎、守康州司馬宥卿造此大悲陁羅尼幢。
寶曆二年,歲次景午十二月一日,法性寺住持大德兼蒲澗寺大德僧欽造書。欽造,閩川人,正書。
〔註〕景午即丙午,唐人避唐高祖李淵父李昞諱,以「景」字代「丙」字。韓愈《祭薛助教文》:「維元和四年,歲次乙丑,後三月二十一日景寅。」該幢現存光孝寺西廊角落,通高二點零二米,其中幢高一點零五米,八面,面寬零點一四米,蓮花座高零點二米,下有方座高零點三七米。四正四維共刻力士八人扛座,上有八角盝頂,高零點四米。幢刻大悲咒兩咒,每咒四面,一咒每面四行,行三十字;一咒每面五行,行三十五字。正書左行,其中一面文字已剝落殆盡,其餘七面文多漫漶不清。大悲咒全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神妙章句》。翁云「兩面皆有字」,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