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南海神廟銅鼓銘(聞)

漢南海神廟銅鼓銘(聞)

南海神廟銅鼓,舊聞內有陽識「漢伏波將軍所鑄」七字,載於《廣東新語》。漁洋先生《皇華紀聞》亦云下有款識,未及觀。此鼓重大,道人頗以啟視為難。果有之,當為粵中金石文第一。昔每過茲廟,輒以不一啟視為憾。辛卯六月,自東郡按試歸,適值修廟,語道士徑啟視之,則其內光潔無一字,信乎紀載之不足憑也。鼓二,皆在殿中,東大西小。大者面徑三尺五寸五分,高一尺九寸六分;小者面徑二尺八寸三分,高一尺二寸。昔人所記,謂小者殺大者五之一,誤也。小者腹尚微廓,腹下乃縮。至大者則面較鼓身四邊寬出寸許,腹漸縮,下又漸廓。朱竹垞謂鼓穹腰錞削下,蓋取二器折衷之。此言良是。昔人所記,槩以為上廓下殺,誤也。大者面腹周以雷紋,面綴六鼃。相傳鼃為番人取去,今其跡猶在。昔人所記面綴兩鼃,或又謂小者四角金蝦蟆五,為番人所竊。皆誤也。大者其面一邊齾缺,兩旁各有兩耳,穿以四索,色青光可鑒。小者制同,耳較小,面紋已模糊,下亦剝缺,所謂鷓鴣斑,八卦畫者,不甚可辨矣。高州關帝廟銅鼓,面徑三尺,無款識。

〔註〕銅鼓大者今仍存廟中,置大殿前亭內。面徑一點三八米,通高零點七七米,壁厚零點零四至零點零六米,考證為東漢物。專家稱此為「粵式銅鼓北流型」,是我國現存第三大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