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修南海廣利王廟之碑

宋新修南海廣利王廟之碑

宋開寶南海神廟碑,在廟門內西側,北向,正書,篆額《大宋新修南海廣利王廟碑銘並序》。山南西道節度掌書記、將仕郎、守右補闕、柱國、賜緋魚袋、臣裴麗澤奉敕撰,朝議郎、行監察御史、權知端州軍州事、臣韓溥奉敕書,開寶六年太歲癸酉十月九日己丑書建。其文略謂天寶十載封為廣利王,自唐季戎馬生郊,竊號假名,憑深恃險,五嶺外郡,遂為劉氏所據,殆七十年,何暇禱祀嶽瀆耶。今皇帝受命,蠢茲炎陬,獨迷聲教,阻絕我琛賮,割剝我生民。恣為淫刑,濫行不道。乃出兵命將,王師如時雨之降遍海岱,而曾匪崇朝,渡南溟而止期一息。韶廣之壘,今已平矣。下郡百餘所,拓土千萬里,沿海舊地,盡為我有。未翌日,廣南道行營招討都部署潘美陳露布,俘偽廣主與官屬獻於闕下。上曰:廣利王廟自阻隔以來,寥寥莫睹,可俾重葺。乃命中使往蕆其事云云。

碑陰列銜:

推誠宣力、同德翊戴功臣、山南東道節度、襄、均、房、復等州觀察處置、兼三司水路發運橋道等使、南面行營兵馬部署、廣南諸州計度轉運使、權知廣州軍府事、市舶使、金紫光祿大夫、撿挍太保、使持節襄州諸軍事、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滎陽郡開國侯、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二百戶潘美,推誠翊戴宣力功臣、金紫光祿大夫、撿挍太保、使持節復州諸軍事、復州刺史、本州防禦使,南面行營兵馬都監、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沛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五百戶朱憲,推誠翊戴功臣、起復正議大夫、秘書少監、使持節韶州諸軍事、韶州刺史、廣南諸州轉運副使、柱國、琅琊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王明,都大提舉修廟、中散大夫、行尚書駕部員外郎、通判廣州軍府事、兼市舶判官、柱國謝處玭,奉敕修廟、文林郎、守廣州錄事參軍事林洵美。此段在左方,小字作五長行。

又碑陰題名凡三段。

「熙寧七年秋八月,上以久旱,精禱天下名山大川。詔右諫議大夫、知廣州程公致祠南海洪聖廣利昭順王。已而休應,云獲復命。公行賽謝之禮,時黃稹、趙光弼為獻官,黎獻臣、譚粹攝奉禮,太祝陳端與,公之子德雙、義雙陪位。冬十月十八日蘇咸記,李穜書。」此段在額。

「聖宋皇祐辛卯歲三月九日庚午立夏,祗命致享於洪聖廣利王廟。右諫議大夫、充天章閣待制、知廣州田瑜,都官員外郎、前監鹽倉黃鑄,虞部員外郎、通判朱顯之謹題。」僧宗淨刊,此段在中之右,字大三寸有餘。

「熙寧甲寅仲春十九日,府幕譚粹檢季,邑簿李穜書碑,謁拜祠下。」此段在下方。乾隆丙戌九月大興翁方綱謁祠觀碑,辛卯三月大風雨中復來題記。

〔註〕碑高三點四米,寬一點五八米,現存完好。碑陰「聖宋皇祐辛卯歲」段「三月九日」見為「三月十九日」,翁記誤。(圖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