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錄

圖 錄
img

圖一·漢廣州南越國“文帝行璽”金印

(漢南越國王墓金石之一)

img

圖二·漢廣州南越國“帝印”玉印

(漢南越國王墓金石之二)

img

圖三·漢廣州南越國“泰子”金印

(漢南越國王墓金石之三)

img

圖四·漢廣州南越國“泰子”玉印

(漢南越國王墓金石之四)

img

圖五·漢廣州南越國“趙眛”玉印

(漢南越國王墓金石之五)

img

圖六·漢廣州南越國“右夫人璽”金印

(漢南越國王墓金石之六)

img

圖七·漢廣州南越國“文帝九年樂府工造”青銅勾鑃銘文

(漢南越國王墓金石之七)

img

圖八—九·漢廣州南越國“萬歲”瓦當銘文(之一、之二)

img

圖十·漢廣州南越國“萬歲”瓦當銘文(之三)

img

圖十一·漢廣州南越國木簡(之一)

img

圖十二·漢廣州南越國木簡(之二)

img

圖十三 漢永元十六年廣州磚銘

img

圖十四 漢建安元年廣州磚銘

img

圖十五 漢韶關桂陽太守周府君功勳之紀銘碑殘片

img

圖十六 晉廣州梁蓋謁牌銘

img

圖十七 三國吳嘉禾五年廣州磚銘

img

圖十八 三國魏甘露元年廣州磚銘

img

圖十九 晉永嘉二年廣州磚銘

img

圖二十 晉永嘉廣州磚銘

img

圖二十一·南朝梁天監六年廣州磚銘

img

圖二十二·南朝梁普通元年廣州磚銘

(原磚是反字)

img

圖二十三 南朝宋元嘉廿七年廣州龔韜買地券

img

圖二十四 隋廣州故太原王夫人墓誌銘

img

圖二十五 隋欽州寜越郡欽江縣正議大夫之碑

img

圖二十六·隋欽州寜越郡欽江縣正議大夫之碑(局部原大之一)

img

圖二十七·隋欽州寜越郡欽江縣正議大夫之碑(局部原大之二)

img

圖二十八·隋欽州寜越郡欽江縣正議大夫之碑(局部原大之三)

img

圖二十九·隋廣州前陳散騎侍郎劉府君墓銘(碑陽)

img

圖三十·隋廣州前陳散騎侍郎劉府君墓銘(碑陰)

img

圖三十一·隋廣州大隋儀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誌銘(碑陽)

img

圖三十二·隋廣州大隋儀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誌銘(碑陰)

img

圖三十三 唐高州故順政郡君許夫人墓志銘

img

圖三十四·唐羅定龍龕道場銘題記(之一)

img

圖三十五·唐羅定龍龕道場銘題記(之二)

img

圖三十六·唐羅定龍龕道場銘題記(之三)

img

圖三十七·唐羅定龍龕道場銘題記(之四)

img

圖三十八·唐羅定龍龕道場銘題記(之五)

img

圖三十九·唐羅定龍龕道場銘題記(之六)

img

圖四十·唐肇慶鼎湖山“正法眼 ,涅槃妙 ”題字

img

圖四十一·唐肇慶七星巖李邕(北海)端州石室記題記

img

圖四十二·唐肇慶七星巖李邕端州石室記題記(局部之一)

img

圖四十三·唐肇慶七星巖李邕端州石室記題記(局部之二)

img

圖四十四 唐韶關張九齡墓誌銘

img

圖四十五 唐陽山天寶七年鐘銘

img

四十六·唐英德南山元傑果業寺開東嶺洞谷銘並序(局部)

img

圖四十七 唐廣州南海神廟南海神廣利王廟碑

img

圖四十八·唐廣州南海神廟南海神廣利王廟碑(局部)

img

圖四十九·唐肇慶七星巖王化清遊石室新記

(翁文誤爲唐李邕石室記)

img

圖五十 後梁南海吳存鍔墓誌銘

img

圖五十一 南漢廣州鐵花盆鑄銘

img

圖五十二·南漢廣州劉龑康陵哀冊文碑(局部之一)

img

圖五十三·南漢廣州劉龑康陵哀冊文碑(局部之二)

img

圖五十四·南漢廣州劉龑康陵哀冊文碑(局部之三)

img

圖五十五·南漢廣州劉龑康陵哀冊文碑(局部之四)

img

圖五十六 南漢廣州馬氏廿四娘買地券

img

圖五十七·南漢東莞象塔銘(之一)

img

圖五十八·南漢東莞象塔銘(之二)

(南漢大寶五年石塔記)

img

圖五十九·南漢乳源大慈雲匡聖弘明大師碑(局部)

img

圖六十 宋廣州南海神廟大宋新修南海廣利王廟之碑

img

圖六十一 宋廣州五仙觀古成之詩碑

img

圖六十二 宋潮州俞獻卿葬妻文

img

圖六十三 宋肇慶七星巖包拯題記

img

圖六十四 宋韶關南華寺木雕羅漢像銘

img

圖六十五 宋肇慶七星巖陶翼端州崧臺石室題記

img

圖六十六 宋惠州黄岳書陳堯佐文惠惠州野吏亭詩碑

img

圖六十七·宋英德南山廣東路新開峽山棧路記(局部之一)

img

圖六十八·宋英德南山廣東路新開峽山棧路記(局部之二)

img

圖六十九 宋海南海口神清玉霄萬壽宫詔碑

img

圖七十·宋海南海口神清玉霄萬壽宫詔碑(局部)

img

圖七十一 宋德慶三洲巖南琴題名

img

圖七十二 宋廣州藥洲許彥先題詩

img

圖七十三·宋連州巾山周敦頤“濂泉之源”題字

img

圖七十四 宋陽春通真巖許彥先題詩

img

圖七十五 宋廣州重修天慶觀記碑

img

圖七十六·宋廣州米黻“藥洲”題字

img

圖七十七·宋肇慶七星巖郭祥正石室遊題記(局部)

img

圖七十八·宋南雄梅嶺蘇軾“諸仙巖”題字

img

圖七十九 宋嘉定廣州刻蘇軾浴日亭詩碑

img

圖八十·宋英德南山李修英州眾樂亭記(局部)

img

圖八十一 宋英德譚粹碧落洞題詩

img

圖八十二·宋肇慶七星巖張漸題詩(局部)

img

圖八十三 宋廣州重修五仙祠記碑

img

圖八十四 宋雷州重修威德王廟記碑

img

圖八十五·宋雷州重修威德王廟記碑(局部之一)

img

圖八十六·宋雷州重修威德王廟記碑(局部之二)

img

圖八十七 宋廣州南海神廟六侯之記碑

img

圖八十八 宋雷州夫子像贊碑

img

圖八十九·宋陽山張本中皇宋聖傳頌(局部之一)

img

圖九十·宋陽山張本中皇宋聖傳頌(局部之二)

img

圖九十一·宋陽山張本中皇宋聖傳頌(局部之三)

img

圖九十二 宋香港嚴益彰題刻

img

圖九十三 宋慶元四年廣州南海神廟尚書省牒碑

img

圖九十四·元廣州至聖加號詔書碑

(元廣州府學詔碑)

img

圖九十五 元廣州銅漏壺識

img

圖九十六 元廣州光孝寺祖師發性古像碑

img

圖九十七 元廣州至聖先師像碑

img

圖九十八 元廣州高麗穆斯林剌馬丹墓碑

img

圖九十九 元雷州雷祠富有利用碑記

img

圖一〇〇·元遂溪十二生肖畫像磚(之一)

img

圖一〇一·元遂溪十二生肖畫像磚(之二)

img

圖一〇二 明洪武三年廣州南海神廟詔碑

img

圖一〇三 明廣州五仙觀銅鐘銘

img

圖一〇四 明廣州歸德門石額

img

圖一〇五 明東莞縣邱濬重建儒學記碑

img

圖一〇六 明德慶三洲巖呂洪題詩

img

圖一〇七 明韶關南華寺憲宗御製六祖壇經法寶序碑

img

圖一〇八 明廣州廣東理問所重修記碑

img

圖一〇九 明肇慶陳白沙肇慶城隍廟記碑

img

圖一一〇·明肇慶陳白沙肇慶城隍廟記碑(局部原大之一)

img

圖一一一·明肇慶陳白沙肇慶城隍廟記碑(局部原大之二)

img
img

圖一一三 明陽山韓文公像碑

img

圖一一四 明順德倫文敘重建欞星門記碑

img

圖一一五 明雷州欽典鐫記碑

img

圖一一六 明廣州王命璿浴日亭次韻碑

img

圖一一七 明韶關程文德重建風采樓記碑

img

圖一一八 明東莞卻金坊記碑

img

圖一一九 明韶關撥與張九齡墓田碑

img

圖一二〇·明南海西樵山湛若水“雲門”題字

img

圖一二一·明江門湛若水白沙先生改葬碑(局部之一)

img
img

圖一二三·明從化黎貫“百丈飛泉”詩碑

img

圖一二四·明從化黎民表“壽”字刻石

img

圖一二五 明海口海瑞詩碑

img

圖一二六·明海口海瑞“壽”字碑

img

圖一二七·明廣州程子言箴碑

(明嘉靖書程子四箴碑之一)

img

圖一二八 明韶關南華寺葉紹顒詩碑

img

圖一二九 清海口摹刻趙孟頫蘇文忠公笠屨圖碑

img

圖一三〇 清肇慶鼎湖山在犙和尚禁伐樹木碑

img
img

圖一三二 清肇慶鼎湖山陳恭尹在犙禪師塔銘並序碑

img

圖一三三·清肇慶鼎湖山陳恭尹在犙禪師塔銘並序碑(局部)

img

圖一三四 清潮州韩祠李調元題詩碑

img

圖一三五 清肇庆七星巖黎簡璇璣臺銘

img

圖一三六·清肇庆七星巖黎簡璇璣臺銘(局部原大之一)

img

圖一三七·清肇庆七星巖黎簡璇璣臺銘(局部原大之二)

img

圖一三八 清廣州伊秉綬葉廷勳墓表

img

圖一三九 清廣州藥洲翁方綱米題藥洲石記碑

img

圖一四〇 清廣州藥洲阮元題詩碑

img

圖一四一 清廣州藥洲趙慎畛覃溪先生贊碑

img

圖一四二 清廣州藥洲陳澧題戴熙四箴碑

img

圖一四三 清廣州廣雅書院朱子白鹿洞書院學規碑

img

圖一四四·清廣州廣雅書院朱子白鹿洞書院學規碑(局部)

img

圖一四五 清廣州廣雅書院程子四箴碑

img

圖一四六·清廣州廣雅書院程子四箴碑(局部)

img

圖一四七 清廣州廣雅書院鄭君六藝論碑

img

圖一四八·清廣州廣雅書院鄭君六藝論碑(局部)

img

圖一四九 清肇慶鼎湖山諸慕貞梅花圖碑

img

翁方綱(1733—1818)

img

清代葉衍蘭撰書《翁方綱像傳》

img

翁方綱跋文手跡(局部)

img

《粵東金石略》書影,清乾隆三十六年版

img

《粵東金石略》書影,清光緒十七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