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大寶二年鐘銘

南漢大寶二年鐘銘

南漢大寶二年鐘款。鐘高二尺四寸,圍四尺,口五尺,紐高五寸,圍二尺。款曰:「粵維大寶二年,太歲己未七月甲辰十九日壬戌,樂昌黃蓮山寶林禪院住持長老明徽大師,賜紫、沙門義初召眾緣鑄造銅鐘一口,重四百斤。勸首弟子、給事郎、守內侍省、內府局令、都監樂昌、防遏諸都、並監樂昌縣事、賜紫金魚袋鄭敬贇以七月廿八日設齋慶贊,永充供養。」背款云:「奉敕鐫題黃蓮山銅鐘一口。」明曲江鄧維循作《古鐘記》載此文,割裂不全。凡鑄金之文,陽識易成,陰款難鐫。三代銅器用陰款,秦漢則多用陽識。竹垞跋晉祠鐵人胸前字謂:金石之文,石多金少,款多識少,此猶是通指金石刻而言之。若但以金論,則識多款少也。此文乃是陰款,尤為難得,故拓而存之。雖字體夭斜不工,亦不恤燕人市馬骨之誚。

此鐘不知何時移於韶州府學明倫堂,問之學官,皆不知。予視至堂上,摩挲欒銑,始得讀而拓之。又聞東莞縣東修慧院有南漢大寶三年,內承宣使劉廷威鑄鐘二百五十斤,永樂間為盜竊去。

〔註〕前说兩鐘今已不見,詢諸博物館亦曰無藏。韶州府學今僅存大成殿一座,在曲江縣招待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