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補〕南漢馬氏廿四娘買地券
2025年10月14日
〔增補〕南漢馬氏廿四娘買地券
南漢馬氏廿四娘買地券,南漢大寶五年(962)。長零點四米,寬零點二二米。右刻符籙一道,券頂刻半剖畫符,正文楷書十九行,有豎欄,從右至左正反相間,行十五至二十二字,共二百九十八字,字跡清楚,書法清勁剛健。一九七六年,廣州博物館接受捐獻,出處不詳。近有學者撰文《關於「馬氏二十四娘地券碑」的考證》,刊登於《白族研究》,稱該碑為二十世紀初,雲南省雲南縣(今祥雲縣)知事袁丕基發現於任所,並云此碑最早著錄於袁嘉穀《滇繹》卷二中。陳永正一九九四年出版《嶺南書法史》中稱:「清末在廣州市北郊出土南漢馬氏墓,中有買地券石。此石初為寶漢茶寮收藏,一時引起文化人士的注意,不少人還特意前往觀賞,並賦詩以記。後來不知下落,直到一九七六年才由收藏者捐獻出來。」丘逢甲作於一九〇八年的《寶漢茶寮歌》云:「君不見五羊城外山上墳,明碑已少況宋唐。千年忽出買地碣,玉骨久化黃塵揚。土花洗出南漢字,傳之好事珍琳琅。當時邑里藉考證,其奈書劣文侜張。清明風吹花草香,出門拜山車馬忙。茶寮雜坐半傖父,誰弔扶風廿四娘?」二〇〇五年出版,林雅傑主編《廣東歷代書法圖錄》亦云:「買地券刻石於廣州北郊南漢馬氏墓中出土。」詢諸林氏,曰據《廣東文物志》。今檢《廣東文物志》未刊稿第五章第二節載此券條,無此語。(圖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