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评价与大学知名度的关系

四、大学评价与大学知名度的关系

大学知名度与大学评价都可以为社会更好地了解大学提供定量性的参考,督促大学提高办学水平,二者相互影响却又不同。那么,二者的关系如何?

首先,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学评价反映的多为大学的“硬实力”;大学知名度反映的则是大学被公众知道、熟悉的程度,除了要受大学自身“硬实力”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前文所述的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大学通过各方面努力形成的整体效果。

其次,二者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大学评价可以影响大学知名度。大学评价作为大学的一种宣传方式,是对大学教学、科研等“硬实力”的客观量化,“酒香不怕巷子深”,因此,一所实力强的大学,其知名度一般也会比较高。就像演员,其知名度的高低要受到个人素质的影响,表演水平高的表演者,其知名度会更高,大学也不例外。如,清华大学在武书连、邱均平的大学评价中都位于前三甲,同时,它在本书的知名度排名中稳居第1名的位置。另外,当某所大学的排名与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知名度存在差别时,该学校便会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而争论的过程实际就是社会对其加深了解的过程。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2010年与2011年,该校在武书连大学排名中的位次分别是第13名与第16名,这个名次一度引起社会的质疑,在争论的过程中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所学校,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影响知名度。

另一方面,大学知名度对大学评价体系的内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大学评价的结果却不会产生影响。由于大学知名度的存在,社会便会拿它与大学评价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吻合,则证明了大学评价的可信度,反之,也会推动大学评价体系的完善。2010年,武书连重新调整了大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很大程度是由于该原因。与此同时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评价看的是大学自身的实力,并不会因为公众了解程度的高低而发生改变,自此也体现出大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表2-6中的数据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一方面,有些大学的知名度很高,但大学排名却比较低。如,2010年与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知名度排名都是第4名,而无论在武书连大学排名还是邱均平大学排名中,其位次都在15名附近,约是本书排名的3~4倍,相差比较大;再如,2009—2011年北京理工大学的知名度排名都处在前20强,而大学排名则处在了30名之后。还有些大学的知名度排名虽然比较低,但大学排名却比较高。以武汉大学为例,该校在本书的大学知名度排名中处在了19名附近,而其在大学排名中都位于前10强,两者相差大约10名。山东大学亦是如此,大学排名比知名度排名会高出10名之多。

表2-6 2009—2011年武书连、邱均平的大学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