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结论

二、研究结论

(一)地方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水平总体表现不佳

通过对38所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因子分析发现,仅有15所高校(占比39.5%)的综合得分F高于总体均值,剩余23所高校(占比60.5%)的综合得分F低于总体均值。分别从规模因子得分F1和质量因子得分F2上看,均有13所高校(占比34.2%)的得分高于总体均值,剩余25所高校(占比65.8%)的得分低于总体均值。仅有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和上海大学的综合得分F大于1。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呈梯度式差异

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的3所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位列在不同的方阵中,差异较大。郑州大学位列第2名,云南大学位列第22名,新疆大学位列第30名。另外,郑州大学的质量因子F2为3.08849,位列第1名,但规模因子F1排名第11,有待尽快提高。

(三)多数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空间很大

从综合得分F上看,除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和上海大学外,剩余35所大学的综合得分分布在(-0.7,0.7),平均每所大学之间的差为0.03850,学校间的差距很小,学科建设提升的空间很大。

(四)学科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水平同向共频

依据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划分标准,对38所地方高水平大学进行归类后发现:东部地区共21所大学,综合得分F的平均值为0.09586,2018年区域GDP的平均值为52675.94亿元;中部地区共8所大学,综合得分F的平均值为0.09505,2018年区域GDP的平均值为29097.93亿元;西部地区共9所大学,综合得分F的平均值为-0.30817,2018年区域GDP的平均值为24878.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