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评价对大学招生数量的影响

二、大学评价对大学招生数量的影响

(一)大学评价的直观表现——大学排名

大学评价与大学排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在目的、职能、性质、数据来源以及评估过程等方面各不相同。大学排名最早开始于美国,随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20多个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都在开展各种类型的大学排名实践活动及相关研究;我国的一些民间机构和团体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尝试对国内大学进行排名,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参评的机构众多,评价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国校友会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以及网大有限公司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大学排名是对大学各方面发展的具体化、数字化的描述,是一种集方法的客观性与价值判断的主观性于一体的大学的综合评价,能够以直观的形式量化大学的实力,因此在大学评价的各类形式中,大学排名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量化分析

通过对附录1和附录2中的38所“985”大学的数据分析得出,大学排名对大学的招生数量并没有产生规律式的影响。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在两个排名体系中,大学排名都有所下滑,但招生数量并未受其影响,呈现出上下徘徊的态势。由此亦证明,当前我国大学的招生数量是一种计划式的分配,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社会经济需求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等对全国地方高校入学名额在不同地区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分配”。[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