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合并类型的效果分析
中国的大学合并是政府主导的产物,合并后的效果如何?真正达到了优势叠加还是简单的专业相加?通过公式估算两种合并类型的系数,直观反映合并后的效果。
(一)学科扩张性合并的效果
学科扩张性合并促使学科增加、范围扩大,实现“全面”发展,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对合并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见表2-17),同时参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的相关数据按照公式计算该类型的合并系数。

其中,Xi代表i大学的合并系数,Hi代表i大学合并后的得分情况,Qi代表i大学合并前的得分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借助“规模效应”扩大学科门类、完善学科结构,实现了规模办学。合并的即时效果是,总得分由合并前的117.35分提高到合并后的159.96分,提高42.61分,增长了36%。按照公式计算,总得分的合并系数高达1.36;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的合并系数分别为1.40、1.33;大学排名也由2005年的第7名跃升至2006年的第4名,后期稳居该名次,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一步到位”。
表2-17 上海交通大学合并前后评价得分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大学评价》与《2006中国大学评价》。
(二)学科叠加性合并的效果
学科叠加性合并有利于实现学科互补、优势叠加,以浙江大学为例分析合并后的效果(见表2-18),同时按照公式计算该类型的合并系数。
浙江大学凭借“叠加效应”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正如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所说,“合并后,新浙江大学的生态环境和系统优势得到优化,有助于几年内使若干学科冲到世界最前沿的位置,并且通过不断强化多学科、强学科的优势,带动整个学科水平的提高”。合并的即时效果是,总得分由合并前的97.45分升至合并后的106.18分,提高8.73分,增长了9%。按照公式计算,总得分的合并系数达到1.09;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项的合并系数分别为1.01、2.80;大学排名由1997年的第4名升至1998年的第2名。合并的后续效果是,浙江大学于2011年超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升至第1名,并于2012年和2013年稳居榜首,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后续推进”。
表2-18 浙江大学合并前后评价得分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1997中国大学评价》与《1998中国大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