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评价排名与录取分数排名的列联分析

三、大学评价排名与录取分数排名的列联分析

表2-12和表2-13分别给出了武书连和邱均平两个大学评价的“大学评价排名”和“录取分数排名”的列联表分析结果,且两个排名数据的Pearson Chi-Square<0.05,表明两个列联表中的“大学评价排名”和“录取分数排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2-12 武书连“大学评价排名*录取分数排名”列联表

表2-13 邱均平“大学评价排名*录取分数排名”列联表

将“录取分数排名”作为因变量(Y),“大学评价排名”作为自变量(X),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X、Y分别存在三种状态:上升(↑)、不变(-)、下降(↓)。而X和Y的组合可以有9种情形:(-,-)、(↑,↑)、(↓,↓)、(↑,↓)、(↓,↑)、(-,↑)、(-,↓)、(↑,-)、(↓,-)。其中,第1~5种情况表明X与Y有关联(第1、2、3种情形为正关联,第4、5种情形为负关联),第6~9种情形表明X与Y无关联。应用以上方法对武书连、邱均平两个大学评价排名与录取分数排名的关系进行分析。

(1)在X与Y同向关联描述上,武书连大学评价有17所,邱均平大学评价有18所。第1~3种即(-,-)、(↑,↑)、(↓,↓)的情形,武书连大学评价分别有0所、9所、8所,邱均平大学评价分别有1所、7所、10所。

(2)在X与Y反向关联描述上,武书连大学评价有15所,邱均平大学评价有12所。第4、5种即(↑,↓)、(↓,↑)的情形,武书连大学评价分别有9所、6所,邱均平大学评价分别有8所、4所。

(3)第6、7种情形,即(-,↑)、(-,↓)。该情形含义为“大学评价排名”X不变,而“录取分数排名”Y却上升或下降。出现以上2种情形的学校个数越少越表明Y受X的影响。武书连大学评价分别为1所、3所,邱均平大学评价分别为5所、2所。前者比后者少3所学校。

(4)第8、9种情形,即(↑,-)、(↓,-)。该情形表明“大学评价排名”X上升或下降,而“录取分数排名”Y不变,可从反面说明X对Y的影响,出现这2种情形的学校个数越少表明X对Y越有影响。武书连大学评价分别为1所、1所,邱均平大学评价分别为1所、0所。前者比后者多1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