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ISI(美国科技信息所)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ESI包括了SCI和SSCI最近11年收录的论文及其引文数据,针对物理、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等22个学科领域,从引文分析的角度分别对国家或地区、研究机构、期刊、论文以及科技工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主要指标包括:论文数、总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热点论文数等,是现今较权威的科学计量和评价工具[112]。ESI数据库可以从科研论文的角度相对客观地反映研究机构(大学)的学科水平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学科评价和分析。

ESI以10年为时间单元,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统计结果全面、更新速度快。依据ESI数据库2015年7月更新的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时段数据的检索结果(检索时间为2015年7月29日),我国大陆地区共有160所高校的6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源自154所普通高校的ESI学科595个,占比97.5%;源自国防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6所军事院校的ESI学科15个,占比2.5%。普通高校几乎贡献了全部的ESI学科,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主要依托力量。因此,本书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源自154所普通高校的595个ESI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