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财经高校学科发展策略

三、重点财经高校学科发展策略

第一,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学科是大学的最基本元素,是大学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学科水平决定大学办学层次,建设一流大学首先要建设一批一流学科。高校必须把学科建设提到战略高度,引起高度重视。如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中心任务来抓,在第一、第二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后及时进行总结,对评估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即使是排名较好的学科也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为准确了解学科建设实际,学校组织专家编写了《学科分析报告》和《重点学科分析报告》,对所有学科状况进行梳理,分析重点学科建设情况,通过与兄弟院校进行比较发现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对策[110]。2012年学科评估人大9个学科排名第一,与学校领导对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与科学谋划密不可分,对5所财经院校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二,强制参评,以评促建。学科评估就像人的体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科建设,就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进行科学和有公信力的“学科体检”。虽然教育部的学科评估让各高校自愿参评,但从有利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高校应强制每个学科参评,绝不能因为担心“自曝家丑”而讳疾忌医。强制参评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学科家底,经过学校多年投入,学科到底发展得怎么样,“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学科评估的外在压力会促使学科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科永葆蓬勃发展的活力。

第三,经管互动,协调发展。5所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经济学科强,管理学科弱。”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不协调。5所高校的管理学科发展水平不仅远落后于以北大为代表的综合类高校,甚至也落后于以清华、上交大等为代表的理工强校。因此,五校应高度重视管理学科的发展,在保持工商管理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学科,逐步缩小与综合高校和理工强校的发展差距。

第四,加强交流,合作共赢。5所高校学术水平各有伯仲,专业特色各有所长。通过彼此之间交流与合作,每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仅会由“最长的木板”决定,甚至会通过合作中的互动,实现所有学校跨越式发展,共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108]。五校可以商讨建立“中国财经高校联盟”,共享教学科研平台,全面加强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立足行业,保持特色。5所高校历史上都是隶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的高校,财经行业特色优势十分明显,具有丰富的校友人脉资源,在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资源,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财经行业需要,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积极打造学科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建设具有鲜明财经行业特色的优势学科,始终保持在财经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第六,开放办学,走向世界。“学校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源国际化;二是教学科研人员国际化;三是研究内容和学术交流国际化”[111]。应通过国际化办学,吸引全世界范围的人才,使学校成为活跃的国际研究中心和多元文化中心。5所高校的办学方向应面向世界,吸引全球顶尖水平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各国优秀学生于此聚集,逐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一流财经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