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结论

三、研究结论

(一)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绩效差异显著,61%的高校表现不佳

通过对41所一流大学学科绩效综合得分分析发现,有16所(占比39%)的综合得分大于总体均值,剩余25所(占比61%)综合得分低于总体均值。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四所高校的学科建设绩效综合得分高于均值1个标准差。

(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绩效与学科规模强正相关,且在0.01水平上显著

41所高校综合得分F与学科规模因子F1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11,与学科质量因子F2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85,且F与F1之间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近似为0,当显著性水平α为0.01时,拒绝原假设,表明两总体不是零相关。

(三)多数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中存在“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

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学科规模因子F1的综合得分大于均值的有22所高校,占比54%,学科质量因子F2的综合得分大于均值的有17所高校,占比41%,至少高于均值1个标准差的仅有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5所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得分遥遥领先。

(四)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绩效的评价结果客观验证国家首轮“双一流”遴选标准的科学性

在综合排名前20%的8所高校中,除中山大学外,其余7所高校均是C9联盟成员;一流大学的6所B类建设高校中,除湖南大学外,其他5所高校均位于综合排名的后20%。另外,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综合排名分别为第38、39名,原因在于,前者是军队唯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支持的院校,研究成果因涉及保密不便于公开发表;后者则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ESI学科评价体系下存在相对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