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电子商务系统发展历程
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的发展与IT 手段和互联网在企业商务中的应用密切相关, 从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的角度来看, 可以将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划分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
(1) 第一阶段: 信息发布阶段
在这一阶段, 人们对商务系统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如何采集、处理和加工企业内部商务过程的数据, IT 手段一般被认为是用于辅助生产和管理的, 它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而企业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数据自动识别及人工智能等) 建立内部的生产及管理系统。同时, 随着互联网和Web 技术的出现, 企业利用Web 技术开发采用B/S 体系结构、以通用的浏览器作为客户端、以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为主要网络通信协议的网站, 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利用超文本标记语言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 表示为网页, 利用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 服务器进行发布。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利用网站作为企业形象宣传和信息发布的工具, 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是“静态” 的, 与企业信息系统没有直接联系, 通常这些网站被认为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雏形。
(2) 第二阶段: 事务处理阶段
企业将互联网和Web 定位于一个新的商务活动中, 着重于B2C 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各种Web 动态编程技术(如JSP、ASP、PHP 等) 的出现, 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如网上购物、订单查询等。该阶段的电子商务系统通常采用“表达层—应用层—数据层” 的逻辑结构, 其中表达层是终端用户和系统程序的接口, 通过与应用层的交互, 将用户需要的信息以合适的格式输出; 应用层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同时控制整个程序的运作; 数据层的基础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主要负责数据的组织并向应用层提供接口。
由于这一阶段的核心业务并没有完全转移到互联网上, 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联系不多, 与企业已建立的信息系统的互联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不能为企业的整个商务过程提供支持, 同时企业已经具有的各种资源不能发挥整体效益。这一阶段的电子商务系统是不完整的, 可以看作是初级的电子商务系统。
(3) 第三阶段: 系统集成阶段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 传统的生产企业逐渐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于是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这一阶段的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了与企业原有系统集成以及合作伙伴系统的集成, 着重于B2B 应用。一方面, 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支持企业的整个生产及管理过程, 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客户信息反馈、售前售后支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 这促使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 使原来的EDP、MIS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 企业也加强了与合作伙伴及用户的联系, 通过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商业智能系统的集成, 将企业和市场乃至整个行业联系起来, 建立价值网络。因此, 该阶段的电子商务系统所覆盖的业务趋于完整, 这也是电子商务系统从萌芽走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4) 第四阶段: 下一代电子商务
下一代电子商务系统将会突破目前以消费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模式, 传统产业将以数字化赋能的形式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创新和改造, 实现全供应链整合程度的提升以及端到端效率的提高, 进而实现智能商业的“端—网—云” 生态架构。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推动行业间的跨界与整合, 传统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平台企业将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生态共同体, 而产业互联网也会拥抱电子商务的基础架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