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统的观念史研究
观念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哲学家兼历史学家洛维乔伊,20世纪20、30年代,以他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并开始了观念史研究。在这些学者的推动和促进下,观念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美国很多大学都相继开设了观念史课程,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材,观念史研究随之兴盛起来,占据了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
洛维乔伊长期致力于观念史研究,不仅使观念史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观念史的研究不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追踪思想体系的哲学史的研究,而是聚焦于“观念单元”。正如洛维乔伊在其经典名著《存在巨链》的“导言”中明确指出的,“我所谓的观念史指的是比哲学史更加具体又更少受到限制的某种东西。它首先是通过自身所关注的那些单元的特性来区分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观念史处理的是与思想史的其他分支相同的素材,而且极大地依赖于那些分支先前的工作,但是它却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来划分那一素材,将其中的部分引入新的群体和关系中,从某种特定目的的视角来考察该素材。其最初的程序可以说是——尽管这样的类比具有其危险性——有点类似于分析化学。比如,在处理哲学学说的历史时,它为自身的目的侵入不可触犯的个别系统中,将它们分割成它们的构成要素,分解为所谓的它们的观念单元” (41) 。
洛维乔伊所说的“观念单元”曾经在各种关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理论中一再出现,是构成各种学说的基本单位。这些“观念单元”在思想史的某个时刻开始出现,随后不断发展成熟,成为人们在某个思想领域进行思考时所必须依赖的基本观念。在人类思想的演进中,这些基本的观念就成了基本的存在,成了思想演进发展的“伟大环节”,影响或者决定着人类思想的发展 (42) 。洛维乔伊认为观念史研究的就是这些西方思想传统中经久不变的、被人们继承下来的基本观念,他主张分离出某些构成复杂信条和理论学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单元”,考察它们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被重新组合进入到各种思想系统的。观念史家注重的并不是思想家在具体历史处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及其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就某一“观念的单元”以及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永恒问题”都说了些什么。这种观念史研究,忽视具体的社会条件或知识语境,仅仅考察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基本观念,关注的只是某种思想成分是否出现在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中,以及它以何种方式存在于其中。
观念史的着重点意味着我们要处理的是某些自成一体的抽象物,它们在时间之流中独立航行,只是偶尔在某些特殊的心灵中做短暂驻足,这在德国类似的精神史(Geistesgeschichte)或诸观念史(Ideengeschichte)传统中得到进一步推动,这种传统的基础在于一般的哲学史尤其是黑格尔哲学 (43) 。洛维乔伊眼中的那些“观念单元”之于具体思想家,就仿佛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世界精神,虽然在不同时代体现于各个具体的民族精神,但其实现纯粹自由的历程在逻辑上并不与实际历史进程中各个具体的民族精神有着必然的关联 (44) 。在洛维乔伊看来,观念本身似乎就获得了某种独立的生命力,它不过暂时寄居于各个思想家的思想母体中,却通过迁移于不同时代、民族和文化的思想家之间,而完成自身发育成熟的过程 (45) 。按照他的观点,观念总是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并不依赖于人类的具体活动或一般的社会语境。
在研究方法上,观念史研究如同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一样,注重对经典文本的解读。观念史家们依旧将一些主要的经典文本视为政治思想史唯一的研究对象。他们认为,思想史家的任务就是研究和诠释经典文本,所以他们眼中的思想史研究必然只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在他们看来,思想家只从一种抽象的层面上来论述他们的思想,纯粹是思想观念的理论家。因此,他们将每个思想家的思想当作思想史研究的单位,把每个思想家的思想抽象化、系统化,进而从中推理出思想家对某些基本观念的看法和态度。由此可见,无论是洛维乔伊式的观念史研究,还是传统的政治思想史研究,都采用了非历史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