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晚期:回归修辞学
在斯金纳看来,晚期的霍布斯改变了对待人文主义文化的态度,回归了此前他曾经攻击过的修辞学。斯金纳说,如果我们从他在1640年时的见解转向1651年的《利维坦》,我们会遇到一种显著的思想变化——霍布斯在很大程度上赞同了人文主义者对理性和修辞的关系的分析 (56) 。斯金纳认为,霍布斯在继续寻求建立政治科学的同时,意识到雄辩术的不可或缺。霍布斯恢复了古典修辞学家主张的理性与修辞相结合的理论,即把理性和修辞都当作公民科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公民科学的叙述基于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文主义假设:如果要使理性的真理得到广泛的接受,那么就需要借助雄辩术的说服力。斯金纳指出:“事实上,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放弃了他早先坚持的必须从公民科学领域中把修辞技巧驱逐出去的观点。虽然他从未对修辞艺术抱有明确的好感,但他无疑开始相信:在理性与雄辩之间,进而在雄辩术与科学方法之间形成一种联合是不可避免的要求。” (57) 根据斯金纳的考察,霍布斯除了为人文主义者的关于理性与修辞之间关系的见解辩护,还在《利维坦》中详细地重新评价了修辞艺术及其各种构成要素。霍布斯承认修辞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肯定修辞艺术的价值,强调掌握修辞艺术中所有主要的要素对于传达自己的论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的最后一章,斯金纳详细分析了霍布斯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技巧,从而达到批判天主教徒和狂热新教徒的政治目的。斯金纳认为,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依靠“发现”“安排”和“表达”等古典修辞法的构成要素,补充了理性的发现成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关于“发现”的要素,霍布斯诉诸古代雄辩术理论家们所建议的“确立精神气质”的策略,试图以此引起读者的注意,获取读者的信任。在《利维坦》的书信体献辞中,霍布斯坚持自己是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关注国家的利益,强调自己的论点与维持和平政府有密切关系。斯金纳指出,在古典修辞法的构成要素中,“表达”的要素在霍布斯的《利维坦》中得到了最系统、最有效的运用 (58) 。在“表达”的各方面中,霍布斯选择和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形式——“修饰”,即使用比喻与借喻的技巧,特别是高明的明喻和隐喻的借喻,以补充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在斯金纳看来,正是这一点才使《利维坦》中论证的方式与《法律要义》和《论公民》中完全不同 (59) 。斯金纳对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运用的首语重复法、倒置反复法、说话中断法、间接肯定法、质问法、贬低法、曲言法、让步法等表示轻视的比喻手法,以及反语、讥讽、模糊讽刺法、类比讽刺法等表达轻蔑的借喻手法逐一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按照斯金纳的看法,霍布斯通过这些修辞方式,嘲笑和讽刺了他的批判对象,生动地刻画了他们的所谓“荒谬之处”,以此削弱他们的论点,同时提升自己论点的合理性。面对《利维坦》这样一个运用多种修辞战略的文本,斯金纳通过系统地分析该文本的修辞风格,准确把握了霍布斯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在对霍布斯的研究中,斯金纳又一次出色地实践了他自己所倡导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 [美]列奥·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基础与起源》,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2)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65页。
(3)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05—206页。
(4) [英]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文艺复兴),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页。
(5) [英]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卷:宗教改革),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08页。
(6) [芬兰]凯瑞·帕罗内:《昆廷·斯金纳思想研究:历史·政治·修辞》,李宏图、胡传胜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7)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Ⅱ:Renaissance Virtues),p.368.
(8) See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Ⅱ:Renaissance Virtues),p.368.
(9) Quentin Skinner,Liberty before Liberalism,pp.3⁃5.
(10)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405页。
(11)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65页。
(12) 同上书,第68页。
(13) 同上书,第70页。
(14) 同上书,第75—76页。
(15)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79—81页。
(16)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88—89页。
(17)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94—98页。
(18) 同上书,第99页。
(19) [英]昆廷·斯金纳:《第三种自由概念》,应奇译,载于应奇、刘训练编《第三种自由》,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20)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13页。
(21)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14—115页。
(22) [英]昆廷·斯金纳:《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李强、张新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15—116页。
(23)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Ⅲ:Hobbes and Civil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p.210⁃211.
(24)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Ⅲ:Hobbes and Civil Science),p.220.
(25)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Ⅲ:Hobbes and Civil Science),p.221.
(26) Quentin Skinner,“States and the Freedom of Citizens”,in Quentin Skinner and Bo Stråth,eds.,States and Citizens:History,Theory,Prospects,p.16.
(27)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Ⅲ:Hobbes and Civil Science),p.223.
(28)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Ⅲ:Hobbes and Civil Science),p.220.
(29)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Ⅲ:Hobbes and Civil Science),p.225.
(30) Quentin Skinner,Liberty Before Liberalism,pp.9⁃10.
(31) Quentin Skinner,Liberty Before Liberalism,pp.99⁃100.
(32) Quentin Skinner,Visions of Politics(Volume Ⅲ:Hobbes and Civil Science),p.228.
(33) Quentin Skinner,“States and the Freedom of Citizens”,in Quentin Skinner and Bo Stråth,eds.,States and Citizens:History,Theory,Prospects,p.16.
(34) Quentin Skinner,Liberty Before Liberalism,p.85.
(35)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36) 同上书,第8页。
(37) ②[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38) ④同上书,第10页。
(39)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40) 同上书,第55—56页。
(41) 同上书,第4页。
(42)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43) 同上书,第89页。
(44) 参见[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页。
(45)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页。
(46) 同上书,第256页。
(47) 同上书,第259页。
(48) 参见[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页。
(49) ②[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50) 同上书,第287页。
(51)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52) [英]昆廷·斯金纳:《古典修辞学和早期霍布斯著说中的“公民科学”》,载于[英]尼古拉斯·菲利普森、[英]昆廷·斯金纳主编《近代英国政治话语》,第67页。
(53) 同上书,第69页。
(54) 同上书,第70页。
(55) 同上书,第74页。
(56)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57) 同上书,第359页。
(58) [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王加丰、郑崧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6页。
(59) 同上书,第3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