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电位、容积导体与等电位线
(一)场电位
AEP是从头皮表面电极记录出的听觉诱发电位,均为场电位,分为远场记录和近场记录的场电位。
1.远场记录 记录电极未直接与兴奋性组织接触,而是置于颅外称为容积导体的远场记录,如ABR、40HzAERP、SVR等。
2.近场记录 耳蜗鼓岬电极或鼓膜电极等,可通过组织液及圆窗膜和外淋巴有效地接触可谓近场记录,如ECochG等。
无论是远场记录还是近场记录,其电位大小均与容积导体及偶极子(Dipole)有关。
(二)容积导体
颅内的大脑及其内含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容积导体,因为内含有溶解状态的导电性能相当好的电解质,且分布均匀,在大脑任何一点的电位大小与电源发生的电场强度E成正比,与该点到偶极子联线中点距离(r)成反比,与其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图3-15)。
由容积导体的概念,可引申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①任何一个电源发生器的电位在头颅不同位置均能记录到,只是其电位幅度,相位不同;②头颅某点的电位绝不是代表单一的电源发生器,而是多个发生器电位的总和,但不是简单的串联或并联。
图3-15 容积导体及偶极子
(三)等电位线
在头顶记录到的诱发电位是远场记录,一个先决条件是许多放电的神经元的同步活动构成了有效的外电场,这些神经单位诱发电位的锁相特性保证了这一点。Vaughau等在1970年从头皮的各点记录了听觉的慢颅顶电位,根据结果绘出了P200电位在头部的电场分布及等电位线图(图3-16)。在头顶此电位的极性为正,且振幅最高;向侧方大约80°电位振幅减至最小,>80°电位极性反转为负相,且振幅又逐渐增大。这个极性反转区大致相当于雪尔维裂的位置。
图3-16 听觉诱发电位的等电位线
对短声反应的P200波在头皮上的电场分布,以下颏为参考电极(仿Vaughan,1969)
从图3-16示等电位线也可见头颅不同位置记录到的电位,其电位幅度和相位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