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听力学表现的生理基础

四、影响听力学表现的生理基础

神经冲动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神经纤维中的传输称为编码,听神经冲动是以全或无形式传播的,单纤维的神经冲动其振幅与波形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只能依据神经冲动的节律、冲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发放神经冲动的纤维在基膜上的起源部位来传递不同形式的声音信息。听神经和低位中枢有些神经元的放电呈与声波周期一定相位很一致的“锁相”(phase-locked)关系,冲动发放的同步性和锁相是它们能组成排放的必要条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即为数千根听神经纤维同步放电的总和,它代表耳蜗向中枢听觉系统的同步化时间输入,ABR的产生也依赖于一定数量的听神经纤维对声刺激发生同步化放电反应。通过基膜不同部位神经纤维发放冲动的空间构型(spatial pattern)传递声音信息,称为部位编码(place coding)。另一种是频率原则,不同频率的声音使听神经兴奋后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冲动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依据。根据声音的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来传递声音频率信息,称为频率编码(frequency coding)。这一原则构成神经纤维发放冲动的时间构型(temporal pattern),又称时间或瞬时编码(temporal coding)。部位编码对高频信息的加工是重要的,对<2 000Hz的低频信息,时间编码是特异性的,“锁相”是时间机制编码的基础。听神经病典型的临床听力学表现可能就与上述神经冲动的空间、时间分布以及发放形式的变异有关。

图12-10 王某,左侧颞骨岩部横行骨折

纯音听力示全聋,CAP和ABR未引出,但TEOAEs可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