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临床应用

五、临床应用

1.脑血管疾病 不论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均造成脑局部循环和功能障碍,对认知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通过测试不同难度记忆比较作业的ERP,可观察P300变化情况,用以评价不同程度脑梗死引起认知细微障碍程度。

2.痴呆患者(或Alzheimer病) 典型痴呆是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等障碍,同时伴有社会能力减退,它是脑功能严重失调的一种表现。痴呆患者组与对照者组之间比较表明,痴呆患者组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振幅显著下降。有作者认为P300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痴呆患者大脑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虽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不一定每个个体都有异常。

3.弱智儿童 对某培智学校63名弱智学生(IQ20~70)进行视觉刺激序列测试,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9~14岁,平均11.9±1.28岁。结果显示,弱智儿童比对照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Pz导的幅度最高,而弱智组P300中央区的最高,但比对照组降低,且波形多呈双峰。表明智力发育迟滞儿童的P300与正常者不同,这似乎反映弱智者大脑认知过程与对照者之差异。总之,弱智组的P30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波形不典型、振幅下降及潜伏期延长等特点。

此外,ERP也可用来评价脑瘫者的认知功能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选择注意是ERP技术中重要的刺激类型之一。选择有效信息是人类高级注意形式,是人们进行高效率地学习、操作等活动必要的前提。它反映中枢神经系统(CNS)多种水平的整合活动,与大脑皮质、皮质下活动有关。利用听觉注意观察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P300的变化,多数作者报道患者组的P300潜伏期比对照者延长,幅度下降。

(1)精神分裂症智力水平的测定:既往研究表明,P300反应可能与神经心理功能相关。分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进行IQ(intelligence quotient)值测定,并记录听觉和视觉模式引出的P300,发现IQ值高的正常人可产生高振幅的P300,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Q值与P300振幅无相关性。

(2)抑郁症的鉴别诊断:在记录高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对激动语言刺激后的事件相关电位后发现高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消极语言刺激时,其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积极的语言刺激,但对与性格相符/不相符的语言刺激其P300振幅无差异。就抑郁症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积极刺激与消极刺激之间无振幅差异,提示正常人在情绪低落时对非特异性情感词语的消极刺激也会产生过高水平的认识。

(3)其他系统疾病伴发神经系统改变:Kugler(1994)测试乙醇中毒伴有肝性脑病者有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幅度下降。

由于一些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与认知功能相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会发生阻滞,可能会伴随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了P300认知波对预防和早期诊断糖尿病继发神经系统改变的敏感性,发现血糖水平的高低与P300的潜伏期、振幅有相关性。

5.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在工效学研究方面:人的工作能力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人的能力中认知活动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利用ERP技术,从心理生理学角度来研究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比单纯行为学更科学地说明工作能力高低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2)在智力开发中的应用:用P300研究证明左脑是掌管语言与逻辑思维,而右脑是用非言语表述的表象来思维,是视觉形象化的、空间性的和全方位的,有其独立的直觉性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