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录原理
2025年08月10日
一、记录原理
P300是对刺激声的注意和刺激声差异的识别所引起的。在一系列预期的刺激中随机插入一些非预期的信号编成“怪异的刺激串”(oddball paradigm),让受试者计数那些出现较少的非预期信号(靶刺激),在300ms左右会出现一个正波,听诱发P300(或称为P3)只需平均20~30次,靶刺激可记录到一个大的正波。P300还可分为P3a和P3b两个波,P3a在刺激有大的差异时出现(不论受试者是否作出反应),P3b则只出现在受试者作出主动辨别两类刺激时出现。P300在颅顶中心区记录最清楚。
注意、听觉辨别、记忆和预期的过程在产生P300波中起一定的作用。P300可能与那些和序列性信息的处理、短期记忆或决断等神经活动有关。
P300波是英国人Sutton于1965年首先发现并创用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脑诱发电位(brain evoked potental,BEP)的晚成分,是一个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正相波,又称认知诱发电位(cognitive evoked potential),因该波通常于刺激后300ms左右出现故名,以下简称P300。
P300可通过多种刺激引出,通常有视觉、听觉和体感3种。听觉可有多种选择,但多以高频的滤过短声为靶刺激,以高频音诱发的听觉P300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