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诱发条件

三、诱发条件

1.环境 隔声电屏蔽室。

2.对受试者要求 全身肌肉放松,闭目,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及注意力集中。向患者指出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告知靶刺特征,令受试者辨别并心算靶刺激出现的次数。

3.电极位置 参照国际脑电图学会10/20标准,记录电极分别置于P2、C2和F2点。如果要比较半球P300及地形图观察则增加P3、P4、C3、F3、F4等部位,双耳垂R1和P1为参考电极,FP接地,电极间阻抗<2kΩ,通过平均器对两种信号进行叠加平均,除去伪迹和其他噪声,用鼠标测量,计算和自动计算各指标,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

4.刺激声 用两种音调(一种高频,一种低频)的正弦脉冲滤过短声输至立体声耳机,双耳给声,刺激频率0.7次/s,刺激持续时间10ms,灵敏度5μV,带通滤波1~40Hz,扫描时间600ms,叠加200次。非认知波即非靶刺激(notarget,NT)强度为60dB(SPL),是规律的、经常出现的,占80%。认知波即靶刺激(Target,T),强度为95dB(SPL),随机出现且穿插在非靶刺激中,仅占20%。

采用两套触发系统,两套刺激系统,诱发出两种信号,由叠加仪分别处理,及两个独立的分析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