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听力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听神经病主要特点表现为严重的听神经功能及脑干功能障碍,耳蜗功能正常和主客观听力矛盾的现象,用现有的听力学理论难以做出确切的解释。一般而言,该病多为双侧发病,近年也有单侧发病的报道。其听力图构型可表现为低频、高频、水平、谷状和峰状等各种不同类型;其听力障碍的性质为感音神经性,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双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其临床听力学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力学特点
1.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
临床上虽然患者的纯音测听显示轻度或中度听力障碍,在安静的环境中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单独对话,但在嘈杂的环境下,听觉和对话出现较大障碍,重者无法进行言语交流。另外,该病患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难于通过电话进行对话交流,即便可以接听电话,也但往往听不清对方讲话的具体内容,而误解对方的意思。
2.主观与客观听力测试结果不相吻合 纯音测听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听力障碍,而听性脑干反应(ABR)或多频稳态听觉反应(ASSR)多为消失或严重异常。
3.耳声发射和耳蜗微音电位正常 耳声发射检查,包括TEOAE、DPOAE或SOAE等检查常表现为正常。耳蜗微音电位检查正常(详见第4章)。图12-8示1例听神经病患者,双耳低频感音性听力减退,鼓室图正常,双耳镫骨肌反射消失,双侧ABR未引出,-SP/AP>0.4,40Hz AERP反应阈左耳35dB nHL,右耳55dB nHL,言语识别率明显降低,TEOAE、DPOAE均不能被对侧白噪声(WN)抑制。
4.中耳功能正常,声反射消失或阈值增高 中耳声导抗检查显示,中耳鼓室图和鼓室压力正常,但声反射消失或阈值增高,或声反射的对侧抑制消失。
5.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颞骨CT检查或MRI检查,听觉传导通路无器质性病变发现。对第Ⅷ对脑神经行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无异常,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示听神经无异常。
图12-8 听神经病的纯音听力图与听觉诱发反应
A.CAP的波形增宽,-SP/AP>0.4;B.纯音听力以低频下降为主;C.双侧ABR未引出;D.双耳TEOAE,加对侧白噪声后TEOAE幅度无改变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近年,Doyle发现听神经病患者除有典型的听力学表现外,影像学MRI发现第Ⅷ对脑神经正常或有增强反应。然而中枢性病变如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等,在病变未侵及耳蜗时可表现类似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但听神经瘤的听力多为单侧性高频下降,MRI或CT可显示内听道或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多发性硬化显示脑桥多发性硬化灶。另外,有些表现为ABR后几个波异常的脑干听觉径路病变,如耳蜗神经及感受器病变,波Ⅰ也可缺失,Starr提出听神经病可为一些中枢听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应注意鉴别。Starr等对67例听神经病的听力学和神经生理检测特点表明听神经病有很多类型,病因不同,病变部位也各异,共同特点是耳蜗功能不全和听神经损害。临床上听神经病在发病年龄、病因、外周神经病的并存及听力学和行为学检查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表12-2示不同性质蜗后病变的TEOAEs阳性率。
图12-9~图12-13示听神经病和其他蜗后病变的听力学表现,以资比较。
表12-2 听神经病、蜗后病变的瞬态耳声发射出现率
注: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即听神经病
图12-9 朱某,左侧听神经瘤
CAP、ABR均未引出,TEOAE可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