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复即行动

二、重复即行动

“选择重复的人——他生存着。没有领悟到生活即重复、重复即生活之美的人,已然宣布了自己的裁决,他不配有什么好的结局,死亡必然降临于他。”(13)克尔凯郭尔被后世奉为“存在主义之父”,他对重复意义的探索几乎贯穿了全部作品。在第一部著作《或此或彼》中,克尔凯郭尔借着谈论回忆与希望,为后来重复的正式出现做好了充分铺垫。此后的《恐惧与颤栗》、《哲学片断》、《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等作品实际上也是在围绕重复主题逐渐展开:《恐惧与颤栗》和《重复》几乎同时出版,作者分别从荒谬和苦难的角度着手,展现了《圣经》中的两个经典人物——亚伯拉罕和约伯的受难历程,不言而喻,这是站在宗教信仰的高度来阐述重复的生存论意义;《概念恐惧》和《致死的病症》两部研究基督教心理学的著作,则是对重复的放大和深入;而《哲学片断》提出的“与主保持同时性的人”更是一个和重复水乳交融的概念。

克尔凯郭尔在探索重复概念的过程中,努力把握住人的生命之流。在他看来,生活就像河流一样奔腾不息,生命的实质就是流动,是一种活生生的延续,没有任何一刻和另一刻绝对相同。克氏指出,对已有事物的严格复制其实是一种“虚假的运动”,而“真实的运动”体现为真实的重复,具有前行性。只有这种“回溯中的前行”才能使未来、希望、发现成为可能。克尔凯郭尔描述下的重复不啻为人的一种生存常态,犹如我们对文本的翻译、对一本书的反复阅读,乃至日复一日的生活。他在阐释重复的价值意义时,没有从抽象、狭隘、简单化和教条式的辩证法入手,而是极力突出身体思维、感性思维以及非理性方法在人的认识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表现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流动性,强调多和一、静和动的统一,以达到拓展视野,提高认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