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序 言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亦称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不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已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艾滋病的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很多国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符合国情的有效措施,使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了下降趋势。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最新《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艾滋病疫情已在全世界得到了遏制并开始逆转,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过去10年间减少了将近20%,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例数在过去5年间减少了将近20%。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患者以来,艾滋病迅速蔓延。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河南是艾滋病疫情较重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救助、帮扶等政策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快速蔓延,艾滋病感染者得到救治,艾滋病死亡人数得到控制。同时,针对艾滋病开展了大量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本书是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承担完成的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适合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模式的研究》、《河南省防治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中子课题“艾滋病对河南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基线调查、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政策开发及评估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人员在分析河南省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艾滋病高发且具有一定防治基础的筛选原则,进行典型抽样,选取上蔡、确山、沈丘和尉氏4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通过现场调查、专题访谈、专家咨询、文献阅研,采取Delphi法、能级匹配、系统分析等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运行体系及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探讨,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但由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还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通过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来探讨解决。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将不断出现,而该书的内容是基于当时条件下开展的研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感谢所有参与本项目研究的人员!

编者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