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员策略与卫生行动
四、社会动员策略与卫生行动
本研究还采用选题组讨论方法对6个艾滋病高发县(区)46名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调查访问,寻找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各地区疫情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和疾病控制工作条件不同,认识不同,管理理念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在形成有效防治模式过程中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差别的众多问题是必然的。充分认识和揭示这些问题,对于制订和修正社会政策的第一步“社会问题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访谈结果:前7位和第10位问题建议都属社会管理范畴,前10位问题的加权构成比累计是68.31%,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主要的问题。这也说明了在目前发展阶段,有效地对抗艾滋病仅靠卫生部门是不够的,需要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应用社会动员策略。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认真研究探讨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这些社会管理问题,制定和修正社会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利于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
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是从战争学“动员”这一术语演化而来,指为达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通过众多参与者相互关联和互助努力,有效推进变化和发展的有计划的过程。由于社会动员策略能够动员和依靠一切潜在的社会力量和合作伙伴,将各种独立的、分散的项目活动整合在一个广泛的基于社会发展的战略框架内,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社会动员成为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领域。社会动员理论和方法是国际组织执行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社会发展合作项目时创立与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可能已得到较好的解决或正在解决,或许已有解决问题的知识、技术、经验,后来者便可学习先行者的经验,得到先行者的帮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各种利益关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卫生工作在这种变化的形势下进行。艾滋病作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而且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面对当前艾滋病控制中的诸多难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包括社会团体、组织在内,将各自独立的、分散的项目活动整合在一个广泛的战略框架内,通过众多参与者相互关联和互助努力,解决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即应用社会动员策略防治艾滋病是迫切需要的。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际组织与我国合作进行社会发展工作最常用的策略。
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因此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在预防和控制。根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效的宣传教育、改善人们的不良行为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安全套推广、注射针具安全教育等工作,社会团体、组织的参与可能更为有利)。按照社会动员的理论,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艾滋病防控中,提高大众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等,改善社会行为;按照社会动员策略,就需要领导决策层的开发,专业机构的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协调,最终使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整个社会受益。在这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社会动员策略的运作方式和方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宣传教育、社会的广泛参与等,离不开卫生系统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卫生系统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监督监测、健康教育以及医疗救治、建立防治网络等,在社会动员策略中始终离不开卫生系统的动员,卫生系统直接面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河南省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已投入大量资源。一方面,已见成效。本研究对河南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成本—效果进行了卫生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仅从经济学角度评价是颇具成本效果意义的,其社会及其他意义尚且不议。另一方面,艾滋病对卫生系统的影响也渐渐凸现。调查结果:32家县乡级医疗卫生部门用于防治艾滋病的业务用房面积占总业务用房的14.3%;现有艾滋病防治人员327人,每人每年平均参加培训4.9次,平均培训22天,平均每人每个工作日的70.9%时间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32家防治机构2000元以上艾滋病防治专用设备130台,平均每家4.1台;在辖区内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宣教咨询129442人次,平均对每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宣教咨询9.9次;县乡级医疗机构接受上级医疗机构艾滋病知识培训的平均次数分别为3.83次、9.20次;在艾滋病流行区,村卫生室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咨询、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比例分别为93.33%、86.67%、93.33%、100.00%、93.33%。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HIV感染者/AIDS患者组的门诊就诊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AIDS患者的门诊就诊次数最高(23.66次/3个月),是HIV感染者的2倍,是对照组的10倍,三者之间门诊就诊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AIDS患者组就诊的医疗机构倾向于基层,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约95%。
艾滋病使非洲一些国家的医疗卫生部门背上了沉重的负担。1997年,在进行抽样调查的16个非洲国家中,有7个国家仅用在艾滋病的公共卫生开支就超过了国内总产值的2%,一些非洲国家的卫生和医疗系统已不堪重负。肯尼亚50%的病床被与艾滋病有关的患者占据,南非1999年艾滋病感染者占人口总数10%时,医院里32%的患者是HIV感染者,死亡的患者中有50%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已成为艾滋病感染严重国家在医疗上的重大负担。
虽然投入巨大,但这并不能保证国家整个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因为艾滋病的严重性有可能使医疗部门忽视了对其他问题的重视,在艾滋病方面的花费也往往降低了其他事项的开支。
通过社会动员策略,在预防艾滋病这一共同目标下,使各级卫生防治机构能够整合资源,协同一致,合理规划,共同行动,促成各部门完善自身建设,应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主动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实现防控艾滋病目标做好协同性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