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

四、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半结构式访谈等构建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的初步框架,通过专家咨询及专家论证等方法对县、乡镇、村三级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的框架进行优化完善,形成评价三级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艾滋病医疗救治机构的分布情况、医疗救治专业队伍的配置情况、抗病毒治疗情况、VCT咨询网络建设情况、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等5个方面。参照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结合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评价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最后采用相应的调查问卷评价县、乡镇、村三级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系统、客观地评价县、乡镇、村三级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的覆盖程度。

艾滋病医疗救治机构包括县、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及分布情况,具体包括医疗救治机构的数量、总床位数及HIV床位数等。通过《HIV医疗救治机构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各项目县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就相关调查数据与各项目县卫生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

艾滋病医疗救治队伍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人口综合素质等。通过专家咨询讨论设计《疾病控制工作和救治工作队伍能力评估个人调查表》及《乡村医生艾滋病防治能力个人调查表》,预调查后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最后采用修改完善后的调查问卷对4个项目县的医疗救治队伍人力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4个项目县共调查医疗卫生机构74个,艾滋病医疗救治人员641名。其中上蔡县调查257人,涉及的机构包括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和9个村卫生所;确山县调查95人,涉及的机构包括县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和9个村卫生所;沈丘县共调查122人,涉及的机构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个乡镇卫生院和8个村卫生所;尉氏县调查167人,涉及的机构包括县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和31个村卫生所。

对4个项目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的调查采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防治艾滋病工作情况调查表》,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情况的调查采用《农村艾滋病社区综合情况调查表》。共调查46个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所38个。VCT咨询网络建设情况采用《HIV初筛和确认实验室网络建设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本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级别和机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等。人力综合素质计算选用学历、职称和年龄三个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与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情况中的计算公式相同。

(二)结果

1.艾滋病医疗救治机构建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个项目县共有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数2433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19个,乡级医疗机构77个,村级医疗机构2316个。项目县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9。4个项目县定点救治机构共202个,占总数的8.3%,其中县级定点救治机构10个,乡级定点救治机构60个,村级定点救治机构117个;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门诊共51个。项目县定点救治机构设置情况见表4-9。

表4-9 项目县三级医疗救治机构和艾滋病定点医疗救治机构的分布

figure_0192_0176

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蔡县在14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相应的艾滋病防治门诊,设置了50个村级定点医疗救治机构,在县医院和中医院设立了爱心病房;沈丘县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了20个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在19个行政村建立了定点救治卫生所,提倡“家庭病床”的管理模式;确山县共有3个县级定点医疗救治机构,15所乡级定点救治卫生院,9所定点救治村卫生所;尉氏县共设立2个县级艾滋病定点医疗救治机构,11个乡镇定点医疗救治机构,并设立39个定点村级医疗救治机构。

4个项目县共有病床总张数7293张,艾滋病床位886张,占总病床数的12.15%;其中上蔡县床位总数1860张,艾滋病床位386张;确山全县有床位1906张,艾滋病床位113张;沈丘全县共有床位总数1668张,艾滋病床位132张;尉氏县共有床位总数1859张,艾滋病床位255张。

2.艾滋病医疗救治队伍建设情况

(1)艾滋病医疗救治人员配置。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县641名医疗救治人员中,男性233人,占36.4%,女性408人,占63.6%;年龄组以25~45岁为主,占68.6%,60.4%的人员学历为中专/高中,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2.7%,中级职称人员仅占10.1%,低于全国33.7%的水平;49.9%的工作人员为临床专业。三级医疗救治机构间人员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10。

表4-10 县、乡镇、村三级艾滋病防治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分布情况

figure_0193_0177

(2)医疗救治人员综合素质。调查结果显示,4个项目县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平均得分为4.72±2.82,进一步对各级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分进行比较发现,县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平均得分最高,为5.65±2.40,乡镇卫生院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平均得分为4.78±2.95,村医中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的平均得分最低,为3.18±1.85(图4-5)。对不同级别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级别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580,P<0.001)。

figure_0194_0178
图4-5 三级医疗救治机构人员综合素质得分比较

(3)医疗救治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在艾滋病知识咨询、业务培训及指导方面,2009年项目县累计开展的综合防治、健康教育、监测工作等方面的督导评估工作共计63次。2009年县级医疗救治机构共接受上级单位培训91次,技术指导65次,共召开会议60次,共接受HIV知识咨询12979人次。2009年乡级医疗救治机构共接受上级单位培训643次,技术指导55次,共召开会议85次,共接受HIV知识咨询4141人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局面。进一步分析发现,2009年,84.1%的医疗救治人员参加过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班,仅15.2%的人员未参加过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班。

表4-11 2009年河南省基层艾滋病医疗救治机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情况

figure_0194_0179

3.抗病毒治疗情况

截至2009年底,4个项目县指定艾滋病免费抗病毒定点治疗医院数197个,累计已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14334人,应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为15896人,抗病毒治疗率达到90.17%,接受减、免费抗机会感染治疗人数为13755人,接受CD4细胞检测的感染者数为13011人。2009年,4个项目县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3235人次,接受一般治疗4459人次。

4.VCT咨询网络建设情况

4个项目县已建立65个VCT点,各VCT点均有固定的专业咨询人员1~2名,共102人,负责医疗机构HIV自愿咨询检测、职业暴露处理、协助临床科室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累计接受HIV知识咨询的总人数为143828人。2009年累计服务4475人次,累计检测样本3646人次,其中发现HIV阳性221人次,详见表4-12。

表4-12 2009年项目县VCT咨询检测能力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

figure_0195_0180

5.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

调查显示,4个项目县均建立了HIV感染者/AIDS患者医疗救治信息数据库,96.2%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建立了完整的基本信息数据库,部分艾滋病患者由于登记信息不完整、网络不稳定等原因未建立完整的医疗救治信息数据库,在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完整方面4个项目县基本都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截至2010年12月底,4个项目县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14190例,其中HIV感染者1664例,AIDS患者12526例。目前所有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均已建立相应的档案。

(三)讨论与建议

1.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形成了以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主体的医疗救治体系

各项目县积极开展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到艾滋病疾病控制系统之中,全面开展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确保艾滋病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各项目县艾滋病医疗救治队伍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能够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

建议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次调查发现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学历、职称方面,4个项目县均以中专/高中学历为主,职称构成以初级人员为主,还有部分人员未经过任何医学教育及无任何职称,这说明河南省基层艾滋病医疗救治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存在高层次人才匮乏现象,且机构级别越低、学历水平越低。由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即使参加过相关知识培训的人员也应该进一步培训,因此,应加强艾滋病救治工作人员队伍的学历和学位教育,全面提高队伍的总体知识和学历水平。应结合基层单位的特殊性和防治工作的综合性,有计划地开设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针对基层人员的、综合性的培训。

3.各项目县基本形成了以VCT为主要手段的HIV筛检体系,为HIV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初筛在疫情防治中有重要作用,占全部发现病例的50%以上。原则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和其他具备艾滋病初筛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均应承担VCT咨询工作,而调查显示4个项目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医疗救治机构均开设了VCT自愿咨询门诊。检测咨询工作免费为艾滋病咨询检测人员提供了咨询和初筛检测,可尽量多地发现HIV感染者,并通过提供咨询、治疗和关怀的建议,使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促使他们改变传播HIV的高危行为,减少HIV在人群中的传播。应继续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特别是扩大自愿咨询检测的范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检测力度,尽早发现HIV感染者/AIDS患者。

4.已经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

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科学、规范的救治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不断努力探索,河南省各基层地区基本已经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形成了以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主体,社会有关部门参与,省、市、县、乡、村有机联系,艾滋病组织管理机构、艾滋病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艾滋病防治科(区)、专科防治机构、艾滋病初筛诊断和免费救治的医疗救治体系,救治水平逐步提高,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救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