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模式优化建议

第十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模式优化建议

一、重视基层人力资源建设,强化乡村公共卫生软环境

在调查中发现,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地区,由于政府重视,医疗救治队伍的派驻,样本地区乡、村级艾滋病防治服务人员的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别不大,但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还是占大多数,基本素质还是偏低,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较新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技术缺乏全面系统的把握。并且在访谈中,基层卫生人员对工资待遇的意见较大。他们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但工资报酬却不如一般的农民工,有时连维持生计都困难,生活的压力造成部分基层卫生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由于乡、村两级人员是艾滋病防治的主力军,所以上述现象如果得不到改善将会直接影响今后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持续发展。建议政府进一步启动培训计划,强化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建立人才引入及激励机制,优化基层卫生工作队伍结构,提升其整体水平。同时,适当调整目前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补助水平,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的艾滋病医疗救助基金

调查发现,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救助已大大减轻其负担,但应当注意,本次调查的艾滋病患者家庭对症治疗费用为163.06元,高于2004年的45.36元。目前国家的治疗方案保证基本的抗病毒、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而一旦发病到晚期,如果维持治疗,需要很高的医疗费用。通过访谈得知,在2009之前,在救治经费中,大病统筹的资金通常每年都有节余,但从2009年开始,大病统筹资金开始短缺,这在艾滋病患者最多、病程最长的上蔡县最为明显。

艾滋病重症患者逐渐增多,政府将费用全部埋单并不现实。目前,上蔡县已经由县民政局出资,将全部艾滋病家庭纳入合作医疗。表面上,艾滋病患者“两免治疗”与一般疾病治疗补贴实现了对接。但是通过访谈发现,现有政策是“明接实不接”,合作医疗药品目录包含的300多种药品中基本没有艾滋病抗病毒或抗机会性感染药品,这样艾滋病患者晚期治疗的经费不太可能从合作医疗制度中获得补偿。所以,建议一方面完善新农合对艾滋病患者的补偿方式,另一方面有必要参照国际经验建立艾滋病医疗救助基金,对危重患者进行适量医疗救助。

三、形成政策支持,建立全面系统的孤儿教育救助计划

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大龄艾滋孤儿救助、大中专艾滋孤儿就业问题已经显现。目前现有的救助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际组织救助、地方政府募集捐款,资助部分艾滋孤儿上大学。除此之外,大部分孤儿在中学毕业以后就开始流向社会,虽然进行了技能培训,但县级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低、培训期短,并不能切实提高孤儿的就业能力。孤儿流入社会之后,由于没有像正常儿童一样的家庭作依靠,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生存。上蔡县创立救助基金和对致孤儿童结对帮扶的工作正在进行探索,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要使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需要有关上级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做出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的免费义务教育只到初中就结束了,而高中、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教育的救助计划还只是在政策宣传阶段,并没有特别具体的措施,因此我国要尽快出台相关的大龄孤儿救助措施,同时将艾滋孤儿教育救助纳入整体的孤儿教育救助计划。

四、长远规划帮扶工作,协调区域平衡发展

自2004年开始,河南省各级政府派出的帮扶工作队在艾滋病疫情村进行帮扶工作已经持续了多年,从一些硬性指标上看,帮扶村工作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随着艾滋病疫情村逐步稳定,帮扶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式:一方面注重农村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把基层组织扶植起来才能实现未来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切实考虑感染者自身的需求,注意各地区帮扶工作的协调发展,不要因帮扶力度不同造成各地区居民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五、建立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会关怀支持长效机制

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对艾滋病的误解始终存在,是造成人们不愿意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交往的重要原因。另外,仍有部分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感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歧视态度,不愿意公开感染状况,给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一定影响。目前,对有需求的艾滋病患者管理率较低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治疗和关怀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结合农村地区居民的社交特点,建立以艾滋病患者为核心,以家庭、邻里为依托,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为载体,以卫生管理机构为主导的关怀支持长效机制,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及非政府组织,将救助关怀与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反歧视宣传、同伴交流等工作有机结合,从而改善患者最直接的生存心理环境并促进他们的社会认同,对实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维持良好社会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六、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对国外成功的艾滋病防治模式进行考察之后发现,每个成功的模式中都包括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防治科研管理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如巴西开展预防、关怀、治疗、科研一体化的艾滋病控制工作。每个艾滋病防治重点医院都集艾滋病治疗、关怀、预防、科研于一体,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服务。香港则建立信托基金支持其科研项目发展与信息平台建设,其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保证了艾滋病患者有效的管理与监测。调查地区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使现有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科研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工作成果不能及时汇报总结。所以在今后的干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形成相应的体系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