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防治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行学和干预研究”实施已接近尾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科学、规范、系统地开展艾滋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搭建开放式的艾滋病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三个研究平台;深入研究艾滋病在河南省的流行规律、传播特点和流行趋势;开展社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综合防治模式的研究;探索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通过项目的实施初步形成社区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新模式,提升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实施策略和方法,同时逐步降低我省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项目涵盖基线调查和信息综合管理研究、艾滋病未感染人群社区预防研究和艾滋病感染人群治疗及干预研究3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根据实施方案设计与项目进程安排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终末评估,以总结该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目的
(1)调查并计算出“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功能指数”,做出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功能综合评估。
(2)调查并计算出“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实际支持力度指数”,做出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作为研究基地对于国家艾滋病防治科技计划实施和艾滋病防治最新研究成果试验实际支持力度的评估。
(3)调查并提炼出适合我国国情,可以推广、持久发展的艾滋病防治模式。
(4)调查并总结艾滋病防治政策执行情况和艾滋病防治效果,做出规模化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估。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现场HIV感染者/AIDS患者综合防治能力评价。
(2)研究现场HIV感染者/AIDS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3)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功能和实际支持力度评估。
(4)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优化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项目终末评估所需要数据主要通过综合现场调查和数据填报两大途径来获得。综合现场调查采用多方位方法收集多角度数据,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典型案例收集等。终末评估充分利用了各项目县的各种可用数据,包括定量数据(如相关人员接受培训人次数等),也包括定性数据(如年度计划、年度总结报告等)。
(一)研究对象
调查地点与基线调查的地点保持一致,同样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选取上蔡、确山、沈丘和尉氏4个县,调查对象包括各级政府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各县CDC艾滋病防治科工作人员、HIV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村卫生室村医、艾滋病相关科研人员、HIV感染者/AIDS患者、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等。
(二)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收集项目开展以来国家及河南省下发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文件及规定,以及项目县配套开发的相关文件,了解项目开展期间政策开发和项目管理情况。
2.问卷调查
主要采用自填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县卫生局、县CDC、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收集资料,问卷由课题组设计,内容涉及调查地区基本情况、各项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艾滋病防治经费情况等。
3.关键人物深入访谈
设计终末调查访谈提纲,对省级艾滋病防治管理专家3人,4个项目县卫生局、县CDC、县医院的主要领导各1人,共15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干预后河南省艾滋病防治体系构成及工作机制的运行情况,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综合防治模式做准备。
(三)资料分析方法
项目终末评估数据的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分析和比较分析。描述性分析主要用于反映项目末期相关指标的横断面现状以及项目执行期间所开展的项目活动的过程与产出情况。如项目地区领导与管理组织能力建设;各级业务人员的培训情况;实验室、检测与监测和项目管理方面设备的购置情况以及使用情况;针对不同人群所采取的主要干预措施以及这些干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等。比较分析主要用于反映项目实施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项目目标的实施程度,比较项目实施前和实施后不同阶段的数据或进行趋势分析,如比较分析基线和终末艾滋病及性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指标的变化情况。
(四)艾滋病防治模式的提炼方法
1.初期评估模式
即基线调查时的艾滋病防治模式。
2.村级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认可的模式
在村级组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村医、村干部及其他相关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和问题的看法。在他们中间抽取少数代表,采用个人访谈法,请代表们勾勒艾滋病防治模式。
3.乡镇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认可的模式
在乡级组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乡镇艾滋病防治人员、乡镇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和问题的看法。在他们中间抽取少数代表,采用个人访谈法,请代表们勾勒艾滋病防治模式。
4.县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认可的模式
在县市组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县市艾滋病防治人员、县市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和问题的看法。在他们中间抽取少数代表,采用个人访谈法,请代表们勾勒艾滋病防治模式。
5.专家精炼模式
聘请河南省省级艾滋病防治管理研究专家3名、技术指导专家3名,项目县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人员3名,共计9名专家,采用“议题匿名专家会议法”精炼总结河南省艾滋病防治优化模式。
6.“议题匿名专家会议法”步骤
(1)请专家独立亲自简要勾勒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匿名寄送本项目研究人员。除提出模式的专家之外,任何人都不知道提出该模式的专家的姓名。
(2)召集第一次专家会议。由本项目研究工作人员宣读每一个专家提出的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要求专家会议逐一对每一个模式进行自由讨论。工作人员要做好会议记录。某个模式提出者的姓名一经泄密,就要请提出这个模式的专家退出研究,也不再在会议上讨论这个模式。
(3)第一次专家会议后,请专家根据在会议讨论中得到的启发和灵感,独立亲为修改最初提出的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匿名寄送本项目研究人员。除提出模式的专家之外,任何人都不知道提出该模式的专家的姓名。
(4)召集第二次专家会议。由本项目研究工作人员宣读每一个专家提出的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要求专家会议逐一对每一个模式进行自由讨论。工作人员要做好会议记录。某个模式提出者的姓名一经泄密,就要请提出这个模式的专家退出研究,也不再在会议上讨论这个模式。
如此经过多轮循环,直至每一个参与研究的专家提出的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不再因会议讨论而修改为止,无论众专家是否趋同于一个模式。“议题匿名专家会议法”精炼出来的模式,可以是一个模式,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意见互不相同的模式。一般地,应是一个模式。
最终产出模式。分析初期评估模式、村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认可的模式、乡镇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认可的模式、县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者认可的模式、专家精炼模式,比较这些模式的构成要素和要素联系的异同点,重构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处理访谈和文件等定性资料。
(六)数据录入与管理
1.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
主要采取组织保证和调查员质量控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现场调查的调查员由华中科技大学卫生政策与经济管理系和医院管理系有经验的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调研当地部分工作人员担任,并进行针对性培训,统一调查方法。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人员可以熟练操作并完善调查方案后再进行正式调查。调查资料采取调查点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当日两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2.资料的输入与核对
调查数据将由主要的调查员和医学信息专业学生共同进行输入,并同时进行逻辑校对,避免人为错误,发现缺损值或异常值等及时讨论商议。
3.数据质量的控制
调查资料质量主要通过数据的内部逻辑关系及与其他研究结果对比加以判断,调查资料的代表性通过玛叶指数等方法进行评价判断。
4.研究结果的论证
课题研究中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与论证方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有效保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