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第二节 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一)专家基本情况

本指标体系的建立采用Delphi法,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因此,本研究从专家选择和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来分析评价研究的可靠性。专家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主要依据性别、年龄、职务、工作经历等的构成比(表3-1)。

表3-1 专家基本情况

figure_0058_0044

续表

figure_0059_0045

从以上信息来看,这些专家具有丰富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知识和经验,思维和判断能力较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较为全面的意见,并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保证该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专家的积极性

用咨询表的回收率来反映专家咨询的积极性,能反映出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合作程度。本研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调查表分别发出15份,两次都全部收回,回收的调查表均有效,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三)专家的权威性

专家的权威程度(Cr)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专家的判断依据,一般用Ca来表示,二是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一般用Cs来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是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的算术平均值。即:

Cr=(Ca+Cs)/2

判断依据为工作单位(判断系数分别为医学院校0.1,研究所0.1,卫生行政机构0.05,医院0.05)、工作年限(判断系数分别为40年以上0.2,30~39年0.15,20~29年0.1,10~19年0.05,10年以下0)、职称(判断系数分别为正高级职称0.2,副高级职称0.15,中级职称0.1,其他0.05)、擅长专业(判断系数分别为卫生管理0.5,公共卫生0.4,全科医学0.3,临床医学0.2,其他0.1)。各项判断系数之和为总判断系数。总判断系数越趋近于1,表明对专家的判断依据越强。

本课题将熟悉程度等级分为:很不熟悉(0分)、不熟悉(0.25分)、一般(0.5分)、比较熟悉(0.75分)、很熟悉(1分)。判断依据的等级分为:直觉(0.2分)、同行了解(0.4分)、理论分析(0.6分)、实践经验(0.8分)。

专家权威程度为总判断系数与熟悉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数值范围在0~1之间,越趋近于1表明对专家的权威性越大。

本研究专家咨询中,两轮专家咨询权威程度分别为0.742和0.805,第二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优于第一轮(表3-2)。

表3-2 两轮专家咨询权威程度

figure_0060_0046

根据有关指标体系研究经验,权威系数达0.7就可认为权威程度较高。本研究权威系数均值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根据专家权威程度与预测精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知,本研究的预测精度也较高。

评价的结果是否客观准确,首先依赖于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因此,建立完备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具体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关,也与能获取的手段有关,如果指标过多,有可能是重复性指标,会有干扰;但太少可能会缺乏足够的代表性,产生片面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是把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多个信息综合起来,以此来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样既有综合性,又有全面性。因此一个指标体系的组成应包括三个部分:指标体系的组成、指标体系的结构、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

艾滋病防治研究现场的功能评价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预防、控制、治疗、关怀、救助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不仅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应能考查到综合防治的某个方面,能够提供关键信息,整体上也应有完备的体系结构,反映需求、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和效率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因素。通过查阅大量政策文献和咨询有关专家,首先建立指标体系雏形,而后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分析和论证,最终确定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最终确定7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见表3-3、表3-4、表3-5。

表3-3 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figure_0060_0047

续表

figure_0061_0048

表3-4 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figure_0062_0049

续表

figure_0063_0050

表3-5 艾滋病防治综合研究现场功能综合评价指标解释

figure_0063_0322

续表

figure_0064_0051